“你知道今天為什麼先生回答不上來你的那個問題嗎?”
漢王過去跪坐在君留山身側,還遲鈍地反應了一會才想起來,他問了先生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你剛剛跑馬跑得痛快的時候,連本王都是忘在了腦後的。”
君留山也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只是想告訴他為什麼,為什麼死去的人大多不能被人看見,為什麼他的先生不願回答他這個問題。
“你年紀不大,先生是憐惜你還有一份天真,還是赤子之心,不想讓你明白了以後更難過。”
“世人的眼中,看見好的總要好過看見壞的,看見榮耀加身,總好過看見黃土一捧。”
“不論是什麼身份,做出過什麼,倖存下來的人帶給他人的感覺,就如同你剛才騎馬的時候一樣,痛快、刺激、忘我。”
這是面對軍人的常態了,一般守衛邊疆的軍人不會被多少人記住,但若是他一戰成名,若是他做出了什麼出人意料又漂亮至極的事,那他就能被人記住,被人追捧,就猶如他當年一樣。
將軍的身份,對普通百姓過於遙遠的鐵血狼煙,斬盡敵軍戰無不勝的赫赫威名,都能刺激人的思維,面對血腥的懼怕也會同時變作對他的崇敬。
為了穩定人心,這種人的存在是必須的,君留山只是成為了那樣一個存在,但其實他只是做了邊關不知道多少將士在做的事,守住城池,打退敵人。
他只打退了一次、兩次,至多就是三次,但邊關的守將們卻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次。
“他們不會去看死了多少人,活下來的人曾經差點死了多少次,因為這是壞的一面,大部分的人不會想要去看到壞的一面。”
“死去的人同樣是英雄,但因為他們代表了不太好的一面,所以他們更容易被人刻意地遺忘,不知道有多少將士就是犧牲在這樣的遺忘之中,因為只要能看見好的結果就行了。”
君留山拍了拍他單薄又稚嫩的肩,神情悠遠地望向了天邊,折思站在一旁警戒著,三匹得了自由的馬自己悠閒地去吃草喝水去了。
“你剛才那樣跑馬,明明在一開始的時候你是害怕的,但你慢慢就忘記了恐懼,沒有空餘的理智去思考你會不會摔下馬,你剛才的行為究竟有多不安全,你能不能掌控得住你手下的那匹馬。”
“有許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導致了他們莽撞的不顧後果地行事,成了我們所說的冷酷無情的人。”
漢王有些呆愣地看著君留山,這些東西對他來說確實太早了一些,但是他更在意的是,他聽懂了的那一些,讓他比之前還要疑惑不解。
“所以,王叔是說,因為不想承擔傷心的那些事,他們就能選擇遺忘還有讓人傷心的事情的存在嗎?”
“對,不單是傷心,還有諸多的負面情緒。”
在朝廷之內,在權利傾扎之時,那些人會看不見因為他們的一點心思而死去的人,也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的人死在他們的私心之中。
“弦兒知道自己的三位兄長做的那些事情嗎?”
君留山問了一個很為難漢王的問題,漢王沉默了許久,才輕輕點了點頭,小小聲地說了一句知道。
“兄長們……想要搶奪皇兄的皇位,想要當皇帝。”
“他們這是逆反,逆反是要打仗和殺人的,母親和先生們都說過,以前也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事情,結果都是天下陷入戰爭的痛苦之中,甚至有國家因為這樣的事情分崩離析。”
他的母親和先生們都在最近嚴肅教導過他,態度稱得上是嚴厲了,一點都不希望他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走錯路的時候。
今日君留山問起他這件事情,他不知道王叔是什麼意思,他太笨了想不明白,只能盡力將自己想的告訴王叔。
“這樣是很不好的事情,是嗎,王叔?”
“百姓會流離失所,會死亡,會有許許多多的百姓失去自己的家,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將士死在戰鬥之中。”
漢王想起了剛才君留山和他說的那些話,絞著自己的衣袖,還是鼓足勇氣說了出來。
“邊關有那麼多死後不能被人記住的將士,他們不是為了讓我們自相殘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是為了讓我們好好地生活啊……”
“你說得沒有錯。”
君留山欣慰地頷首,將手掌搭上他的肩膀,平淡地注視著他。
“他們在戰場上拼命,是為了在他們背後的人不用面臨戰爭,不是為了讓一些人,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有足夠的機會和條件挑起戰爭。”
“弦兒,你是一個好孩子,千萬不要學你的那些兄長那樣,做出那樣的事情來。”
漢王和君留山對上了目光,又突然低下了頭去,往後挪了兩步,抬臂疊掌,俯身叩首。
“侄兒謹遵王叔教導。”
折思能知道這邊發生了什麼,見叔侄兩人在這之後又放鬆下來閒著說一些話了,還是有些不解之處。
當初君留山選擇第一個來見漢王的時候,折思就曾經不解過,畢竟在那些王爺之中,漢王年紀最小,最無權無勢沒有威脅,相比起來還是皇帝的那位二弟周王更有威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