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用白砂糖、蜂蜜、飴糖,將三種糖料混合熬製成一定標準。
而後將炸好的“面絲”與糖漿攪拌、黏合,上晾案晾制。
最後,將京糕丁、桃梅、葡萄乾、瓜仁這四種經過嚴格篩選的果脯用香油調製後點綴其上。
這種東西的製作並不複雜,但是,大多數的人只是知道有這樣一種好吃的東西,卻不清楚這些東西的做法以及流程工藝。
一般製作這種食品,都是國營的一些老牌的食品廠能夠生產,李忠信覺得,這種東西不應該單單是國營廠生產的一種東西,要讓這種好的食品遍地開花。
薩其馬這種東西,只是李忠信打比方的食品製作工藝當中的一種。
說起來食品方面的工藝技術,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時代最受老百姓歡迎的麵包。
所謂麵包,就是以黑麥、小麥等糧食作物為基本原料,先磨成粉,再加入水、鹽、酵母等和麵並製成麵糰坯料,然後再以烘、烤、蒸、煎等方式加熱製成的食品。
通常,我們提到麵包,大都會想到歐美麵包或日式的夾餡麵包、甜麵包等。
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特殊種類的麵包。
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製作麵包的原料除了黑麥粉、小麥粉以外,還有蕎麥粉、糙米粉、玉米粉等。
有些麵包經酵母發酵,在烘烤過程中變得更加彭鬆柔軟;還有許多面包恰恰相反,用不著發酵。儘管原料和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它們都被稱為麵包。
像七八十年代的麵包產業,可以這樣說,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一家小小的麵包廠,就能夠賺到很多錢。
大部分的麵包在這個時候都集中在了國營食品廠當中,國營食品廠有國營食品廠的優勢,但是,也有著很多的劣勢。
麵包在當時的種類十分單一,一般就是普通麵包和豆沙包兩種最為廣泛,當然了,果醬麵包也有著一定的市場地位。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也就是開運動會的時候,家裡面的大人才會給孩子花上兩角錢購買一個好吃的麵包,買上一瓶汽水,那就已經是學校運動會上很不錯的一種待遇了。
吃麵包在孩子當中是一種很不錯的待遇,就是大人,在上班的過程當中沒有趕上吃飯的時間,也都會選擇購買一個不錯麵包進行充飢。
買麵包在這個時代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補充能量的好辦法,只是大多數家庭還達不到隨時能夠購買得起麵包的條件。
李忠信覺得,麵包也好,其他的糕點也罷,從八三年中國的糧食夠吃了以後,就應該集思廣益地大量推廣各種糕點以及麵包工藝的製作,只有這樣,才會讓中國的麵點行業突飛猛進,才會達到百家爭鳴的一種地步。
後世的時候,七八十年代的食品廠都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真正一直流傳到後世的,無非就那種良心的百年製作或者是幾十年製作的良心麵點店。
在這個時候,讓更多人學會簡單地製作,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美食的製作當中,對於中國老百姓今後幸福美滿的生活也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現在還看不出來,等過幾年以後,國營的工廠開始面臨下崗裁員的時候,這些製作食品工藝的書籍,以及機械加工等等工藝的書籍,就會啟到相當大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