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湊巧,能拿到這些葉子的人,多多少少與省城的官員有舊。
成員囊括了任滿轉地方的流官家人,本地貪官汙吏的親信心腹,聲譽很好的白馬清流幕僚,甚至仕林有頭有臉的進士,掌握鄉間輿情走向的老牌舉人。
把他們都得統統罪了,菸草局再狠也架不住,只能捏著鼻子忍下這口氣。
最後,菸草局稽查隊的人,抓了幾個無後臺、無背景、無靠山的三無人員,確定了階段性的勝利,自我陶醉了一番。
暗地裡,更多的人手直接下沉到湘陰商會的老巢新縣,一番密談後,縣衙裡的三班六房統統行動起來,開始在市面上直接沒收私貨。
說是沒收,其實早就打過招呼,畢竟葉子的買賣如此厚利,哪個三班六房的人沒有分潤到好處?自然是有人第一時間通風報信。
結果就是,百八十個衙役一起行動,也沒有撈到私煙販子的尾巴,只是抓了幾個沒人照應的小販子,葉子的成色也最差。
這一幕正如下鄉去的搜山犬,縣城周邊大片菸草地,翠綠的菸葉只當看不見,反倒是孜孜不倦地在深山老林裡忙活,抓到種幾棵菸草自用的守山人。
湘州氾濫開的私煙,公開的只有七八萬石,未公開的是個秘密,估計至少也有二十萬石上下,只多不少就是了。
結果菸草局和稅所橫掃省城以及周邊各縣,鬧出好大的動靜,最後只是抓了幾個守山的老農,也沒法判斬立決,畢竟有的是人不想看見開這個先例。
省城菸草局被人笑罵地很慘很慘,可是,更慘的陸續接踵而來。
宮廷採買太監送進宮裡的上品葉子,很受官家和諸位寵妃的歡心。
太后原有著頭疼的老毛病,燻爐裡燒過幾片葉子後,症狀都沒那麼明顯了,心裡一高興,時隔多年後,難得動了回筆,寫了“解憂草”三個字,算是給宮廷採買太監的恩典了。
這樣一來,湘州菸草局的黃金葉就徹底出局了,從此退出貢品名冊,據說就連這機構能不能存在都難說。
畢竟他們辜負浩蕩皇恩,還一度興師動眾,打壓造出“解憂草”的湘陰商會,民間被滋擾地怨聲載道。
對於皇家來說,貢品落選、進冊都是尋常事,開國至今一個甲子,貢品來來回回換了多少茬?數都數不清!
至於,一群官員瀆職越權,皇家也不在乎,別鬧翻了天,鬧到御前打擂臺,什麼都好說。
可是,此事鬧地民怨沸騰,影響了皇家的威嚴,那就罪無可赦了。
好在,朝堂裡也有人為他們說話,畢竟官官相衛嘛!
有湘州菸草局出身,躋入朝堂的御史,就帶頭提議菸草業前景甚好,利潤豐厚,宜依照鹽鐵專營,由朝廷負責專管,從中抽取高額稅錢,以充盈國庫。
如此一來,不僅博得戶部歡心,新建立的菸草總局,又可以安插許多自家人進去。
御史這番話在連消帶打之下,順利轉移了皇家的視線,湘州菸草局不僅沒過錯,反而薄有功勞,很快恢復了元氣。
唯一可惜的是,原本以他們為骨幹初建的菸草總局,不得不扔出去,由得朝堂幾大派系派人卡位。
這也是沒奈何的事!同理,這也是朝堂上,外行領導內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