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從兄。
他只是大冢宰晉國公。
朝堂之上的一切政務,他姑且還是能道一番的。
但若是起教導宇文邕等人,他確實分毫不能隨意插手的。
周國有專門教導宗室的禮官。
對此,宇文護僅算是宇文邕等人的從兄,輩分之上平級,那就沒有什麼長兄如父的這種泛泛的概念。
他們的阿耶,只能也只會是宇文泰。
憑藉宇文泰的威柄權勢和赫赫功績,日後若是大周統一天下之後,也是要永久計入太廟的。
享受萬代奉養。
而宇文護則不會。
仔細論起來,他就是一個外人。
宗室之中,多的是老古董,他們對於宇文護的權柄,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制約。
讓宇文護並沒有膽敢動宇文邕等人,他們這些宇文泰兒子們的機會罷了。
但廢立之時,他們那些老古董的話,就沒有如今的新晉大冢宰,宇文護的話好用了。
朝政和族事,周國是分開而論之的。
既然已經想好,宇文護本身就不是一個糾結來糾結去的人。
他比較果斷。
最終還是決定讓宇文邕入纂大宗,踐祚天子位,然後再找時機讓宇文邕親自求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為皇后。
想來燕都並不介意皇位上面坐著的,到底是何人。
就算是一個比他年歲大的老頭兒,阿史那燕都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君不見曾經宇文泰仍在之時,年紀比宇文泰得多的燕都,都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宇文泰做繼室。
當時宇文泰的原配已然逝世了。
當年燕都都不介意宇文泰比自己大一大把的年紀,如今就更不會在意皇位之上坐著的,是何許人也。
是耄耋老頭,亦或是三歲娃娃,都不會影響燕都嫁女的決心。
他就純粹是想要找一個由頭,和周國拉近關係而已。
而最為方便的,就是結親了。
結親當然是宇文氏和阿史那氏兩家最要緊的血緣相結最好,可問題有一點就是宇文泰的女兒現在沒有合適的。
雖,宇文泰生的多
單單隻論女兒,從頭到尾,宇文泰足足有十三個活到大的,但問題是如今並沒有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