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兵們剛退,隆隆蹄聲如天邊滾雷,愈來愈接近了。
前幾日的連場大雨,使得宜城以南,漢水以西的蠻水、練水、南泉水、金沙水等數十條小河水勢奔湧,水道彼此縱橫交錯,憑空生出連綿湖沼和諸多河口彙集的天然港灣。
而荊襄道則透過這些透過這些港灣畔的河灘部分,諸如交丫灘、石羊灘等,河灘之間,有蜿蜒錯落的高地和成片的草甸;另外,蘆葦在秋冬時枯焦倒伏,這會兒又彷彿一夜之間恢復了精神,浩瀚橫生起來。
過去七八年裡,荊州軍至少有五次藉著雨季水盛,進兵至宜城以南的這一片區域,然後與曹軍主力接戰後,主動撤退。此時關平用來安設望車的小山崗,名曰赤山,就是當年吳人背盟時,關羽領輕騎先行,而關平率軍阻遏樂進所部南下的戰場。
一次又一次地鏖戰下來,這片區域的地形,曹劉兩軍都很熟悉。
故而曹軍騎兵毫不猶豫,不管不顧地向溼地中衝殺而入。
曹氏擁河北中原膏腴之地,據八州財賦所出,又面臨著漢中王這樣的強敵。這些年來,在軍伍建設上從來不敢鬆懈。又因為曹公據鄴城以制天下,能夠長驅千里應變的惟有鐵騎。故而曹氏用心最深的,始終是他們的騎兵隊伍。
其中,如今劃歸驍騎、中壘等營的虎豹騎,更是訓練水平和裝備條件最優渥者。
此時虎豹騎萬騎縱橫,衝入沼澤地帶。他們絕大部分都身披鐵鎧,有的使用長達丈六的精鐵長槊,有的揮舞長刀大戟,所過之處,宛如狂風捲過一般,掀起嘩嘩水響,將蘆葦和深草撞的此起彼伏。
這樣的威勢,關平佈設在前方的輕兵隊伍根本無法抵擋。除了相當部分兵卒被迫後退以外,還有許多將士握緊了手裡的刀槍,卻匍匐在汙泥中不敢稍動。
然而,當鐵騎沿著各條道路衝過之後,又有數千下馬騎士列成橫隊,從戰馬不便賓士的泥塘、淺灘間踏過。
這片複雜地形甚是廣闊,看似龐大的佇列投入其中,很快就星星點點地看不清了。但其步聲隆隆,卻清晰入耳,尚在數百步外,已使將士們眼前的水面震顫不已。
主將尚未發出反擊的號令,這時候若被曹軍糾纏上,徒然取死而已。
於是曲長張郊領著部屬們開始後退。
此時他麾下計程車卒們分散在各處,簇擁在他身邊的,只有七八人。
張郊原是費觀所屬的南郡郡兵都伯,三年前江陵之戰時,他據守江陵北門,率先帶領部下隨同雷遠作。後來,他又受命穿越戰場,把江陵軍情通報給了匆匆趕到紀南城的關羽。
因為這些功績,戰後他被擢入關羽直屬,之後歷戰有功,升為曲長。
張郊向後退了百餘步,在一處蘆葦叢後伏下身子,將手弩平端眼前。幾名士卒有樣學樣,也潛藏在左近,或舉弓箭,或端手弩。
還沒安排妥當,前方泥沼呼嚕嚕地翻動,兩名曹軍甲士邁步而來,正撞見一名士卒潛伏之地。
眼看避讓不過,張郊等人慌忙張弓放弩,從兩三個方向射擊,頓時將之射死了。然而頃刻之後,左右兩隊和後方掩護的曹軍數十人大舉趕到,四面八方殺聲連響。
張郊等人持刀槍格鬥,且戰且退。
一名曹軍甲士大步趟水追擊,張郊一個箭步,挺槍直刺,正中騎士前胸。然而那騎士身披的甲冑極其精良,兩廂撞擊之下,張郊的長槍斷成兩截,直飛上半空中。
張郊站不住腳,踉蹌倒地,想要以手撐地站起,卻覺左側肩膀撕裂般劇痛,再度摔倒。
那曹軍甲士也被槍刺的衝擊力撞的仰天而倒。他的甲冑固然足以防禦刀劈槍刺,卻太沉重了,步行作戰的時候未免累贅。以至於他連著翻了兩個身,卻沒能爬起來。
兩人間隔不過丈許,彼此面對面地努力,都急得滿頭大汗,想要早一步起身殺死對方。
終究張郊的動作慢了點,那曹軍騎兵終於晃晃悠悠站直了,拔出腰刀往張郊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