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時,馬超在關中遭到韓遂等人的背叛,本部萬餘鐵騎潰散。他糾合餘眾突入漢中,挾裹張魯之兵和羌氐騎士南下,又在巴西郡遭到雷遠的迎頭痛擊。馬超不得不再度潰退,最終輾轉棲身於武都郡和廣漢屬國的羌氐部族領地中。
那段時間裡,玄德公奪取了蜀中。當時出任梓潼太守的霍峻協同黃忠、魏延等將,乘著漢中擾亂,逐漸布兵於關城以北。
為了控扼漢中向北的通道,魏延數次領兵進入武都郡境內,並逐步在故道水和西漢水合流的析裡一帶設下永久性的軍寨。軍寨依託建寧三年時武都太守李翕所修建的郙閣舊址,加以擴建,新定名曰武興。
建安十七年玄德公領兵攻入漢中,軍師將軍龐統親與馬超會面,厚饋馬超糧秣、軍械,使之攻打涼州諸郡,以分曹軍之勢。當時雙方交接物資之處,就在武興以西的山道間。
馬超此番南下,重兵駐紮在河池,威懾西南方的羌氐部族,阻斷他們與益州得聯絡。而張飛則在武興以西的各地展開迅猛的軍事行動,作為對馬超的回報。
自從與馬超親善的氐酋被張飛抓捕,馬超又派遣了姚瓊所部進抵河口,設立連營以監視張飛的行動。
姚氏是漢陽大姓,素有雄武之風。其首領姚瓊原本受命屯駐於西縣,麾下有兵千餘人。
今日早晨,馬超得到姜敘的急報說,姚瓊與姜冏聯合,將要圖謀叛亂,馬超憂心姚瓊所部在外生變,遂急令龐德前往控制局面。
由河池前往武興,道路有兩條。
一條是先往下辨,再沿西漢水向東,另一條是直接沿著故道水南下。初夏時節,兩處河道都頗多流湍浪高、電激雷奔之勢,人馬行於高峽幽谷,須得小心翼翼。
相對來說,沿故道水南下前,可以在河池以東的小塊平原組織渡河,比較便捷;而沿途草木稀少,也能儘量避免毒蟲猛獸的滋擾。所以龐德走的是這一條路。
龐德領了五百餘騎迅速行軍,只用兩個時辰趕到武興附近。
再往前就是道路狹窄的白崖棧道,棧道東端,便是姚瓊所部的營地。
龐德在棧道前方勒馬,將士們旋即停步。
天氣有些陰沉,河面上霧氣瀰漫,龐德眯著眼睛眺望,只能隱約看到河道對面宛若插天的連綿絕壁,還有絕壁上巨大的摩崖石刻。
他不言不語地看了好一會兒,身後的部下們有些躁動。
一名披散頭髮的羌人小校上來催促道:“將軍,涼公的意思,是要我們乘著姚瓊本人不在,儘快斫營突擊,一舉將叛逆們殺盡。”
龐德冷冷瞥了他一眼:“我自有道理!”
龐德在涼州軍中,資歷非常之深,名望也非常之高。
他是漢陽龐氏的疏宗子弟出身,先為郡吏。後來韓遂與自稱合眾將軍的漢陽王國聯兵、掀起羌胡叛亂,他又應徵從軍。因與羌胡作戰有功,數年後升遷為州中執掌兵事的從事。
在此之前擔任這一職務的,是扶風郡的豪族首領馬騰。至初平年間,馬騰昇為軍司馬、偏將軍,而龐德則擔任馬騰麾下的校尉,職務在當時已算極其顯赫。
曹操麾下的大將如於禁、樂進,此時不過都尉、軍吏之類。
只是,後來數十年,馬騰與韓遂分分合合,對朝廷或降或叛,始終停留在缺乏政治遠略的邊地武裝層面,而龐德作為馬騰的重要輔弼,雖然每戰常陷陳卻敵,勇冠諸軍,也未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