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孫仲謀有周郎為臂助時,也曾想過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如果這謀劃成功了,孫氏得建高帝之業,難道就不可以謀求大一統?難道孫氏有奪取天下的機會,江東之眾反而要把孫氏作為敵人?
陸議會這麼說,最關鍵的前提是,他根本不相信我孫仲謀能夠統一天下,成為群雄角逐的最後勝利者!
這等同當面打了孫權的臉,但孫權決心忍住。
畢竟這數年來軍事上的失敗明擺著,許多部下們因為兵力反覆折損而產生了抱怨,更有失敗情緒在慢慢擴散。孫權自有人主的器量,並不打算就這個問題強自辯解。
江東人既然這麼想,那也無妨。到目前為止,他們還認為孫氏能夠割據一方,維持江東的穩定,確保江東世族們的利益,這已經不錯了。他們只是希望我能夠擺明車馬,放棄不切實際的高遠戰略,改以平衡曹劉兩家、攫取實利為目標。
而陸議把具體執行的方針明確了。
再簡單不過,誰想大一統,誰有可能肇建大一統,江東就去對付誰。
而從敵人身上切取得血和肉,正好供給江東人以自肥。
孫權很清楚,只要他同意陸議的說法,江東世族的力量就會逐漸動員起來,真正成為孫氏政權的有力支撐。代價則是,孫氏政權失去了銳意進取的決心,失去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
這樣是否真的合適?
孫權不知道。可眼下的局面,他也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想要平衡控制江東內部的諸多勢力,本來就很艱難;而這幾年軍事上的失敗,使得難度不斷地增長。長此以往,遲早有失控的時候。與其被迫失控,不如主動妥協,給雙方都留一些面子。
孫權沉默了很久,最後道:“那就是荊州了。”
江東欲圖謀曹氏,用兵之地無非江淮。對那個地方,孫權現在提也不想提。而如果將欲圖謀劉氏,目標惟有荊州。
孫權看了一眼陸議,笑了笑道:“當然,這不是急事,也不要當真。伯言,咱們隨便聊聊。”
陸議躬身道:“是。”
“很難啊,伯言,很難。”孫權嘆了口氣:“早先我曾與子敬盤算過。在荊州方向,我們能做的,無非是透過水道,橫截荊州南北,將關羽隔斷在北;然後以雄兵堵塞峽口,阻住劉備的援軍;乘著這個時機,再分兵攻略荊南四郡。”
魯肅一向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但這不代表他會喪失吳侯重臣的立場。他作為江東政權面對荊州的主要負責人,早就制定過各種針對荊州的軍事方案。可惜舊的方案已經失效了,新的方案還沒有產生。
說到這裡,孫權一掌拍在案几上,發出砰然大響:“可現在,交州也落在了劉備的手裡。坐鎮交州的,便是那個廬江雷遠!我們……我們拿他沒有辦法!”
關羽在北,雷遠在南,看似遠隔千里,其實卻給荊州作出了最堅強的保障。有這兩人在,誰敢說,能橫截荊州南北?這幾年來,江東人在那雷遠身上吃的苦頭還少嗎?任一路兵馬深入荊州以後,如果被這兩個當世名將從南北兩路挾擊,與俎上魚肉有什麼兩樣?
陸議始終是沉靜安定,不疾不徐的樣子。
他說:“總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