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朗是荊州名士,素有吏能。在劉景升任荊州牧的時候,他就出任臨沮縣長,後來在玄德公麾下,長期負責夷道周邊數縣的民政事務,雖無太守之名,卻幾乎有太守之實。
這樣的人物親自問案,真是剖斷如流。
一個個與案情相關的文氏子弟或管事被提上來詢問,向朗所問,必定直抵關鍵,不容抵賴。向朗身邊的兩名小吏伺候兩邊,當場記錄。問完一段案情,向朗再親自執筆,將之謄寫成標準格式。
而雷遠端坐在向朗身邊,哪怕文氏眾人或喊冤、或謾罵,他自始至終面色沉靜,不發一言。
就這麼一直到了第二天的天明。
江畔的晨霧來了又去,天穹漸漸泛白。樹立在各處的松明火把換過不止一次,這會兒終於被吹滅了,冒出屢屢青煙。
前前後後大約問了有上百人,甚至有人被反覆提上來盤問多回,以至精神崩潰,當場嚎啕的。兩名小吏面前的初始記錄摞成了兩堆。而根據口供,由雷氏部曲進入莊園或鐵場取來的證物,則放在土臺下臨時搬來的案几上,一一排列。
土臺前的人們已經睏倦不堪了。半夜裡有部曲臨時搭了篝火,又帶了些氈布過來為眾人取暖。所以許多人坐在地上瞌睡,有些人悉悉索索地低聲討論。還有些人陸陸續續被捆了起來,專門看押在另一處。他們個個兩眼血紅地怒瞪著,有幾個開口辱罵過的,已經鼻青臉腫,嘴裡被塞了土。
後半夜的時候王延帶人趕了來,負責看守的將士們也輪換過了。在將士輪換的過程中,有幾名文氏宗族管事竟敢乘機煽動人群哄逃,立刻就被抓了出來,當場斬首。
向朗仍在奮筆疾書。
他這會兒寫的,乃是最終確定案情的具獄,事後要提交州府決曹,據以複核的。
雖說只審了文氏在夷道城的人手,尚未牽扯到秭歸的文氏本家族長文布和秭歸長文碩,更沒有接觸到麋氏家族中人,但這一晚裡問出的情形,已經叫人觸目驚心。向朗一邊問案,一邊喝水,卻一晚上不曾起身更衣,大概全身的水份都變成汗了。
待到天色再明亮些,具獄終於寫就。向朗扶著案几起身,身姿僵硬地向前幾步,雙手捧著文書呈遞給雷遠。
雷遠將之收下,輕輕掂在手裡,並不開啟審視。
這些充斥著骯髒和貪婪的東西,這一晚上他已經聽得夠了,沒有再看一遍的興趣。
“明府?”向朗茫然地看向雷遠,想要說話。
雷遠抬手向下壓一壓,示意他稍待,轉而喚道:“沈真!”
沈真雖老,精神矍鑠,在土臺下侍立一晚,面不改色。聽得雷遠召喚,他返身行禮:“在。”
“讓你準備的熱水、早飯,都準備好了麼?”
“已經準備好了,是否現在分發?”
“發下去吧。”
這會兒其實還沒到平民們吃飯的時候,倉促間也不可能準備什麼好東西,無非烤餅之類。但臺下這麼多人堅持了一晚上,又累又餓,於是俱都呼嚕呼嚕地大吃起來。就連那些被捆綁的人也臨時鬆綁,分發了簡單餐具讓他們吃飯。
待到所有人大致吃飽喝足,雷遠翻開具獄文書,點了點其中的一段:“巨達,你這段總結上,彙集了數月以來三十九件重大不法之事,涉及此刻在場的文氏宗族子弟十一人,奴僕、部曲十四人,宜都郡中官吏九人;還涉及此刻不在場的一個秭歸縣長、六個縣中大吏和五十多個小吏、兩個縣中大姓豪右……再涉及了南郡太守及其下屬二十餘人,是麼?”
向朗慌忙躬身:“是。”
雷遠輕笑一聲。別的不談,文氏在宜都郡肆意妄為數月,向朗審問了一夜,最終確定曾經受過賄賂、公然充當文氏保護傘的宜都官吏,一共只有九個人。這其中必定有虛飾的地方。
當著宜都太守的面問案,還能竭盡全力地掩飾到這種程度,不得不說,向朗確有幾分本事。
不過,雷遠暫時不打算繼續追究下去。他問:“這些都有確鑿的證據,斷然不容抵賴,是麼?”
“是。”
雷遠按住劍柄:“南郡和秭歸兩處,暫時不談。此刻在場的三十四人,或者監守自盜、或者受賄枉法、或者略賣良民、或者殺人,這些人所犯的罪行,依律當斬,是麼?”
向朗一時卻不回答。
“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