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玄德公開口了:“孔明!”
諸葛亮回身恭謹施禮:“主公請吩咐。”
“關於那個軍報的事情……昨夜我們緊急軍議的時候,如果有益州的將軍們參與,情況就會好很多,至少不至於使得城中無端慌亂。我想,既然荊益聯盟,兩家的軍隊也應該合同如一,以後不要再出現這種情況。”
說到這裡,劉備轉向劉璋,微笑道:“不知季玉以為如何?”
“啊,賢兄說得很好,正該如此。”劉璋連聲道:“此事全憑兄長決斷。”
“既然季玉也是這麼想,那就再好不過了!”劉備頷首為禮,隨即轉回身來:“那麼,請孔明、士元兩位軍師中郎將負責,就此列個章程出來,儘快完成兩州兵力的重編。今後兩軍合為一家,一應軍情的通報,也就再不會囿於荊益兩州之分。”
諸葛亮和龐統一起躬身應是。
劉備轉向李邈:“漢南先生,以為這樣處置可好?”
李邈有些茫然,感覺話題似乎偏離了開端。
“啊?”他張口結舌地答了一句,接著便不知如何是好。雖說他性格狂直,可終究官位不過是牛鞞長,一旦話題涉及軍務,便不得其門而入。
我不是在詢問曹軍動向麼?不是在責問荊州軍為什麼不分享軍情通報麼?怎麼就滑向了荊益兩軍的重編?我提過這事兒?
劉備沒有理會他,徑自繼續原先的話題:“當然,雖說我和季玉份為同宗肺腑,但荊益兩州畢竟遠隔千里,兩軍素少往來。改編整頓的過程中,還需要兩家的將領一同出面……張飛!趙雲!泠苞!鄧賢!吳懿!”
被叫到名字的將領閃身出列:“在!”
“諸葛軍師和龐軍師事務繁忙,有關軍伍整編的具體事宜,便由你們協助進行。請務必深體兩州結盟之誼,把這件事妥善辦好,莫要辜負我和季玉的期待!”
五將一起躬身:“遵命!”
荊州軍對益州軍的整編,其實早就開始。但因為戰事頻密,而又顧忌益州軍將明裡暗裡不那麼合作的態度,近來推進的並不順利。
直到今日,既然劉季玉本人在文武官員面前親口同意,那麼無論軍將們私底下怎麼想,此事已成必然,而且將會大刀闊斧,再不容半點阻礙。
此番玄德公點出的五名將領,也頗有意思。
張飛和趙雲,乃是此番入蜀的荊州軍重將,素來位高權重,益州軍在經整編以後,也將有大部分歸入這二將的統領。而泠苞、鄧賢則是最早支援玄德公的益州將領,承擔這一任務更確定了他們的地位。至於吳懿,他是益州軍中極具實力者,原本的地位還高於泠苞鄧賢。玄德公將他列入,當是懷柔。
唯獨雷遠明白吳懿何以得到玄德公青睞。昨日他向吳班提出了調往荊州的建議後,吳班當場沒有正面回應,但顯然當晚與自家堂兄商議過了,次日即作決斷。
雷遠偏過頭,看看站在益州武將班裡的吳班。吳班露出微笑,略頷首示意。他不得不承認,此等在亂世中屹立不搖多年的將門,自有其獨特的政治嗅覺。他們在哪裡,都不像是會吃虧的樣子。
眾人各自回到佇列之中,劉備不再言語,轉而示意諸葛亮繼續。
諸葛亮向李邈客氣地行禮,笑道:“既然漢南先生說起了昨夜的情況,想來知道昨夜成都城裡確實發生了一些事。我有個問題,想問問漢南先生,也想問問益州諸君。”
李邈的性子倒也剛硬,這時候還站在佇列以外,並無畏縮之態:“諸葛軍師不妨問來。”
“我是久居荊州的鄙陋之人,剛到成都沒多久,不瞭解益州的風俗、人情。因而常自省惕,唯恐有什麼地方觸犯了忌諱,引起不必要的爭執。所以,諸君能否告訴我,益州的高人、士子,是如何看待背主負義之輩、負恩求榮之徒的?”
這個問題一出,益州文武列中不少人倒抽一口冷氣。
終於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