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為了韓文約,倒也無須專門跑一趟。”
龐統從袖中又拿出來一份書信。
劉備連連搖頭:“無論為了韓文約也好,為了其他誰人也好……士元,你是軍師,以後切不可親身犯險!”
說著他接過書信,開啟一看,吃了一驚。
“竟有此事?”劉備攬著袍袖,將銅燈挪到近處,仔仔細細再看一遍書信。他有些不可思議地抬頭:“此君……此君可是韓遂的心腹之臣!”
龐統應聲道:“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韓文約倒行逆施到了這種程度,可謂天怒人怨、舉世皆非,心腹又如何?”
劉備沉思半晌,問道:“士元以為,此君所說確實可靠麼?”
“是否可靠,我誠不知也。但時勢如此,其有不得不然的理由。”龐統沉聲道:“何況,就算其中有什麼謀算,我們也早有將計就計之法。”
這半年來,龐統對漢中曹軍是下了功夫的,對各種情況都早做了預案,前後與劉備商議了多次。不用他細說,劉備便知道下一步該怎麼應對。
但這時候,劉備忽然有些猶豫:“然則……”
劉備與曹操對抗將近二十年,大多數時候都是領數千人或萬人,對抗數倍或更多的曹軍。就算偶爾佔些小便宜,最後總難免無奈而逃。此次他出兵漢中,卻足足調動了荊益兩州十萬雄兵,過去數日裡,竟能憑藉兵力優勢壓制曹軍,迫使曹軍處處固守。
以用兵的常理來說,這時候只消持續施加壓力,曹軍必有堅持不住的時候,倒無需什麼奇謀妙計。何況劉備顛沛半生,好不容易才攢了這些家底,實在不捨得輕擲。
龐統向前半步:“主公莫要忘了昨日火急軍報,曹公已親提大軍,去往荊州!若此地戰事遷延,大軍在漢中拖宕的每一刻,荊州局勢都有惡化的可能。關雲長豈能長久以一江陵匹敵十倍的強敵?而雷續之恐將有滅頂之災!”
劉備立時下定了決心。他略微提高聲音:“子龍!”
侍衛在側的趙雲離席施禮:“主公有何吩咐?”
“傳我將令,召孝直、漢升等文武一併來此軍議。另外,全軍準備,明日出兵,渡過漢水!”
趙雲領命而去。
他掀開帳幕時,外界景色吸引了劉備的注意。於是劉備急起身出外,撩起帳幕,探看對岸暮色中的蒼茫天際。此時夕陽將墮,但天空中的濃雲反射陽光,還帶著金紅色的光芒。濃雲覆壓之下,東面的連綿山頭愈發顯得崢嶸高峻。
“就是那裡!”劉備凝視良久,沉聲道:“那裡就是定軍山!”
次日清晨,忽有大風從西北方呼嘯吹來。風中挾裹著巨量沙土,使得天地一片昏暗。橫野將軍帳前,剛升起的將軍旗裹在狂風中噼啪作響,帶著碗口粗的旗杆左搖右擺。
幾名士卒趕過去,試圖收起軍旗,卻來不及了。只聽咔嚓一聲響,旗杆從中折斷,整面軍旗晃晃悠悠地落地。
將校們狂奔出外,卻見狂風呼嘯,挾裹的沙土瞬間將旗幟上的“徐”字掩埋了大半。
這是不祥之兆!
所有將士們俱都變色,誰也不知該怎麼向徐晃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