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是說,雷遠從此獲取在南郡的方面之任。
南郡郡土沃水豐,物產富饒。雖然屢經水火戰亂之災,卻始終堪稱荊州雄城、水陸交會。
在陸路,此地為秦代以來荊襄道的起點;在水路,則是江漢船運的樞紐。
數百年來,此地或為楚國國都,或為荊州州治,幾乎是天下屈指可數的重鎮。某種角度來說,擁有了南郡,才算真正控制荊州。
所以諸葛亮說得很明白,在劉備大軍回師之前,暫由雷遠負責對南郡方向事宜,主要的任務便是此番交代的兩項。
待到劉備返回公安,南郡方向毫無疑問將會由左將軍府直接應對。到時,會對雷遠另有任用。
即使如此,這也是雷遠來到荊州以後,掌握到的最大權柄。而雷遠的職位,也由偏將軍到奮威將軍,上了一個臺階。
雖然仍是二千石,卻能夠統領諸將、總攝前敵,不再是帶著自家部曲作戰的偏師首領了。
“本該有個封拜的儀式,然而軍情緊急,姑且如此。旗幟、儀仗等等,日後再補上。”諸葛亮微笑著,將手中的印章、文書舉了舉。
雷遠慌忙躬身行禮。
行禮已畢,他接過裝著將軍印章的錦囊,先確認無誤,隨即將這紫綬銀章收回錦囊,鄭重地懸在腰間。他再開啟文書,文書上寫道:“偏將軍雷遠,開爽忠亮,有文武才幹,歷位外內,精練戎事,威略之聲,著於江漢,宜表為奮威將軍。”
因為漢帝在許昌的緣故,這些年來地方政權封拜職位,都是如此。
在任命中掛上“表為”二字,意思是向皇帝上表,舉薦某人擔任某職。其實並不真的上表,皆因就算上了表,也到不了皇帝面前;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也批不了半個字。
這樣的任命,其實很有些沐猴而冠的意思,倒是和急就章的將軍印很般配。只不過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歸根到底,玄德公再怎麼言必稱尊奉漢室,其實所尊奉的,也未必是許昌的那個漢室。
這樣的拔擢,當然是因為雷遠在公安的赫赫軍功,但又不止如此。
在長沙和武陵,荊州軍與吳軍以對峙為主,並沒有大規模的戰鬥,但黃忠和陳到也獲得了主掌一郡軍務的地位。
在荊州諸將之中,此前唯有關、張、趙三人有這樣的權力:關羽素來獨擋一面,張飛出掌宜都,趙雲曾為長沙太守。
此番對雷遠、黃忠、陳到的提拔,使得第一線的將領增加到六人,顯然是為了大範圍擴張領地所做的準備。
看起來,這一次玄德公竟然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趁著東吳新喪元戎、進退失據的機會狠敲一筆了。
在雷遠前世的記憶裡,孫劉兩家在這時候,並沒有發生如此劇烈的衝突。孫劉兩家之間因為荊州、因為益州而產生的矛盾,每一次都被控制在了戰爭邊緣。或許正因為此,才使劉備和諸葛亮都對江東的政治節操產生了誤解,從而一步步走向那場摧毀性的失利。
現在這樣,或許才是最好的局面。雙方名為聯盟,實則把利益攤在明面上考慮,全靠北方曹公的威勢才把兩家捏合在一起。
既然彼此忌憚、互相防備,反而彼此都沒有背刺的可能。
這種大人物之間的周旋折衝,自然有大人物去操心,如雷遠這樣的將領,只需要完成該完成的任務就行了。
當然,取得更高的地位以後,就得承擔更重的責任,執行更復雜的任務。
樂進?文聘?
江陵?呂蒙?
還有猇亭?夷陵?秭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