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談性上來了,開口回答道。
“這是自然,聖人文章才是基石!”
“只有接受教化,才能學會做人的道理,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多倫聞言,忍不住點頭,因為他也是如此認為的。
只有學好聖人經典,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被儒學給洗腦了的傻帽。
老者摸著胸前的鬍鬚,接著開口說道。
“一般而言,那些真正研究儒學的,能夠解讀儒家經意的都被尊稱為大儒,他們將研究儒家經意視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往往而言,這些大儒的實際做事能力幾乎沒有!”
“大漢需要大儒去研究儒家經意,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普通人來支撐這個國家的發展。”
“這些普通人沒必要和大儒一樣能夠深入研究儒家經意,還要做出自己的解讀。”
“他們只要能夠簡單學習,明白聖人本意,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就可以了。”
“再說了,聖人經典浩瀚如煙海,也不是誰都能學明白的!”
“大多數的普通人只要學一個大概也就可以了,研究經意的事情,交給那些大儒就是。”
多倫若有所思的點頭。
宣揚聖人教化沒錯,但宣揚聖人教化不能成為學校的主基調。
培養大量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添磚加瓦,才是學校應該去做的事情。
老者邀請多倫等人進學校參觀,但多倫答應了下來,隨著老者進學校轉了一圈。
感受著四周的郎朗讀書聲,學生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多倫臉上的表情充滿了嚮往。
在他看來,大漢最偉大的地方不再軍事,不在科技,也不在文化上。
而是大漢的學習通道是開放的,受教育眾一直都在下行,從被壟斷,到機會公平,誰想學都可以!
從春秋時期的知識和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兩漢魏晉時期知識和教育資源被世家門閥壟斷。
再到唐宋明三朝出現科舉,知識和教育資源開始下行,普通的地主也能接觸到學習呵呵上升通道。
直到大漢,大漢皇帝一直都在不停的降低教育成本,向低層百姓開放學習和教育資源。
知識和教育資源開始被大漢逐漸收歸國有,然後向全社會公平開放!
大漢的受教育成本越來越低,學習和獲得知識也是越來越簡單。
底層能夠看到更多的希望!
在多倫眼中,這才是東方文明最偉大的地方。
這也是他痴迷上儒家文化的原因,因為儒家一直都在以教化天下作為自己的宗旨。
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學習的權力!
而不像是在歐洲,知識被貴族和教會臉上把控,再用宗教進行愚民,平民永遠是平民,奴隸永遠是奴隸。
底層接觸不到學習資源,上升渠道極其封閉!
這也是多倫為什麼想要來到東方的原因,因為他在東方,看到了真正希望!
將歐洲從中世紀的陰影中徹底解脫出來,讓歐洲擺脫教會的控制和壓榨的希望!
雖然文藝復興一直都在進行,但教會對歐洲的控制,對歐洲發展的限制,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擺脫。
因為歐洲上下都在信仰上帝,如果沒了上帝,就像是羔羊迷途,他們找不到其他能夠指引方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