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目前來說,司隸的地位還有,各大諸侯名義上仍然願意認可他們。
當然,何太后與鄧楓的“私人關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那些老臣對此不滿,但是卻也都只是口頭表達一下,因為“他給的實在太多了”。
徐州方面,州牧陶謙眼看著自己得身體越來越撐不住,兩個兒子也都不成氣候,於是在經過反覆考量以及試探後,正式開始了對劉備的全面培養。
一方面是把他安排到自己身邊,但並沒剝奪他的勢力,而是把原本劉備的位置交給了關羽,轉過來對劉備各方面言傳身教,把手裡的各方面資源全部交接出去。
另一方面也安排了原本徐州的各大勢力,如陳氏(陳登)、糜氏(糜竺)、曹氏(曹豹)與劉備接觸。
劉備其他方面不好說,但在待人接物方面真的堪稱大拿,很快就在整個徐州開啟了局面。
徐州各方也看出了陶謙的意思,加上劉備在各方面確實沒問題,於是很快就接納了他,標誌性事件還是封建社會的傳統——曹豹正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備,也正式宣佈了曹氏的投效。
隨著曹氏對劉備的認可,其他各大勢力也陸續承認了他的“未來徐州牧”身份。特別是在曹豹投效、陶謙交權的情況下,徐州軍事力量的支柱——丹陽兵正式成為了劉備的手中力量。
他還順便發現了兩員大將,也就是後來的東吳名將徐盛、呂岱。
也因為這個原因,劉備手下正式擁有了頂級謀士——陳珪、陳登、陳應父子,以及強力的財政支援——糜氏可是名震天下的大商家。
加上三萬丹陽兵、五萬二線部隊、原本就在下邳訓練好的萬餘精兵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軍事力量,劉備擁兵十萬,正式在初平二年底成為了天下有數的大勢力。
初平元年底,就在討董之戰結束不久、部隊剛剛完成修整、拿到豫州牧的任命詔書之後,袁紹正式舉兵南下揚州,到年中時就基本完成了平定,然後任命了手下謀士為揚州刺史。
當然在程式上肯定也要向京城何太后方面走一下。
坐擁兩州之地,袁紹地位大增,除了不屬於一個體系的董卓之外,他基本上算是全天下僅次於鄧楓河北軍的勢力。
反而是汝南袁氏真正的正支嫡傳、庶長子袁紹的弟弟、真正意義上的袁氏嫡長子袁術,目前基本上還處於搞笑狀態。
由於向京城要“荊州牧”的位置失敗,還成了“自不量力”的樣板、天下諸侯的笑柄,袁術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與襄陽的正式荊州牧劉表死磕上面。
無比蛋疼的是,這位“四世三公”之後表現出的實力實在是有些不上臺面,不管是軍事鬥爭還是其它方面,基本被劉表、準確點說應該是荊州南部各大世家完敗。
當年鄧楓曾經徵召過的文聘大放異彩,率兵打的袁術軍隊節節敗退,甚至還在襄陽北線打出了緩衝帶。
討董結束後短短一年多時間,到初平二年底,袁術手中的勢力不僅沒有上漲,反而大幅度縮水。
更加蛋疼的是,他不僅沒有發現問題,還繼續自以為是。
眼看哥哥袁紹拿下了揚州之地,他就隨便派了個信使,以袁氏正統傳人的身份要求袁紹支援一批糧草,理所當然被拒絕了。
他竟然又去信袁遺,要求這位旁支聽話,拿下“庶出”袁紹投效自己,結果當然是慘被打臉。
袁遺把他的信交給袁紹不說,還把這件事向天下公開,直接結果就是袁術基本告別了汝南袁氏的各方面支援。
到目前為止,這位眼光、能力都很呵呵的袁家“嫡長子”仍然在和襄陽方面死磕,而且也沒看出什麼效果。
原本應該開始自己的爭霸事業、很快就能大殺四方的曹操,如今依然困在陳郡太守任上,基本沒啥變化,全天下都把他當成是袁紹的下屬勢力,目前他還沒能進入“諸侯”群體。
這真不是他不想動,而是周邊環境太惡劣了。陳郡北方是梁郡,再向北就是兗州,如今根本不是他能動的。
他想過要去青州,曹氏在青、兗兩州的勢力都不小,過去之後起家不難,雖然緊接著就得面對鄧氏的河北軍,但也比現在強,很遺憾,劉岱選擇了投靠鄧氏,讓他的計劃胎死腹中。
他也曾經自請南下揚州,但被袁紹拒絕了,因為豫州軍很快就自己南下,袁紹正式成為了掌控兩州的強力諸侯。
甚至他連徐州也考慮過,但陶謙擺明了讓給劉備的情況下,他的實力不足以強勢拿下,只能無奈放棄。
孫堅死後,他那位真實歷史上應該只有15歲、這個世界卻很奇怪已經成年的長子孫策完全繼承了他的勢力,他帶著手下回到祖地吳郡,很輕鬆就完成了掌控。
在袁紹南下時,他第一時間投靠,並趁勢派出手下拿下了南面的會稽,好歹也算是有了不小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