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我在三國鑄漢魂
7.39諸侯發展、董卓殞命
時間過得很快,晃眼進入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準確點說,是初平三年五月初。
從諸侯討董結束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鄧楓回到上黨之後就對外部諸事一句不問,集中全力發展手中已經掌控的幷州、冀州、兗州三州,還要加上已經基本掌控的青州以及基本壓制的幽州。
初平二年初,鄧楓正式安排了與冀州甄氏的聯姻,但不是鄧楓自己,而是讓自己的下屬、冀州刺史徐庶同時迎娶了甄氏的長女甄姜、次女甄脫。
隨著甄氏全力加入鄧家陣營,鄧楓對整個冀州的掌控瞬間加速,到初平二年年底正式對冀州完成了梳理,加上甄氏早已帶頭修建、已經覆蓋到郡縣的水泥大道。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冀州以及其他各州地盤就算有人對鄧楓不滿想要搞事情,也別想有什麼作為。
同時,冀州的全面掌控也帶來了一個最大的好處,以前制約鄧家勢力最嚴重的問題——食鹽,算是正式解決了。
冀州直接覆蓋到渤海邊,鄧楓配合水泥鹽池鋪開了“曬鹽”工藝,把這個年代主要的“煮鹽”技術甩出最少八條街。
不僅完全解決了自己的用鹽問題,還能大規模透過商隊進行“出口”,對整個勢力提升都是看得見的。
反而是青州很好說,討董之戰結束後不久,這個時間軸的青州刺史劉岱很痛快的親自到了陳宮那裡表示了投效。
鄧楓也不會笨的玩什麼“卸磨殺驢”,仍然讓他擔任青州刺史,只是職權方面按照標準進行了調整,同時各方面按照早已完成的各地樣板進行政策覆蓋。
到目前為止基本完成了各方面工作,剩下的就是一些細節了。
隨著青州的投效,原本在青州的一些人才也到了鄧楓手中。
最突出的自然是“東萊太史慈”,武力水平不亞於沒修行鄧楓功法前的張遼、黃忠,鄧楓把他調到兗州接任黃忠職務,黃忠則帶兵到青州,負責軍事口各項工作。
反而是幽州,鄧楓已經數次派人前去勸說,希望公孫瓚投效,他對這位殺的北地人人懼怕的“白馬將軍”還是很有好感的,可惜公孫瓚對鄧楓沒啥好感,一直拒絕——至今。
不過,雖然公孫瓚沒有投效,卻也老老實實的在幽州關起門自己玩兒,但這裡的“關起門”指的僅僅是軍政方面,經濟方面早就被滲透成了篩子。
特別是公孫瓚接受了鄧楓建議,動員幽州大戶合夥修建連通各地的水泥大道,配合鄧家各種產品與商隊。
整個幽州現在的大部分商貿業務要麼被鄧家控制,要麼是鄧家與幽州大族如田氏(田豫)、嚴氏(嚴綱)合夥控制,公孫瓚對幽州的所有“掌控”,基本停留在理論上。
在鄧家勢力——或者按照現在全天下的稱呼“河北軍”之外,各大軍閥也有著自己的進展。
名義上的“天下之主”司隸目前基本處於何太后的掌控之中,之所以是“何太后”而不是“漢少帝”,是因為這位皇帝陛下真的是完全不上臺面,除了關起門吃喝玩樂,他幾乎屁用沒有。
這也讓全天下都看出來,雖說董卓其他方面不好說,至少在廢了漢少帝擁立漢獻帝方面做得真不錯。
很遺憾,如今劉協名聲稀爛,就算是漢少帝死了,他也沒指望接任了,畢竟,誰也看不上三次“大婚”三次被人搶了洞房、連所謂的“皇后”都是別人玩物的“皇帝”。
不過,漢少帝雖然不行,何太后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鍛鍊”之後,馬馬虎虎也算是成長起來了。
政策上,基本上除了嚴格打壓世家之外,鄧楓怎麼做,她就怎麼學,特別是有兩點抓的非常緊。
一是大規模修路,讓政令變得更加暢通;二是嚴格練兵同時加強裝備,這方面主要是透過向鄧楓“追繳”。
鄧楓確實再沒有去過皇宮找她,但這位太后卻完全放下了面子,短短兩年時間六次“駕幸”上黨,而且每次都是一住半月,還是直接住在鄧家大宅,哪怕是智商再不行的人也看出問題了。
不過,這種事情從來都是“知道就行”,也沒人閒的沒事兒去管,反而是不少勢力很羨慕。
不過是一個女人就能換回45000精銳步兵、5000精銳騎兵的全套裝備,還要加上中間不時的物資支援,這買賣太TM值了。
以至於真有人想透過這種方式獲得裝備,比如前面那位笑柄袁術,還正兒八經的派出了手下過來“談判”,被鄧楓安排人丟出去了。
依託這些條件,何太后在司隸發展的不錯,特別是現在還願意忠於漢室的人才基本都選擇了去那裡,加上原本的一些老臣,如盧植、朱儁、皇甫嵩、馬日嬋等等都還在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