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沒見過的東西,一個是要考慮受眾程度,還要考慮有沒有多大用處。
艾歌把麵條下進鍋裡,蓋上蓋子燜煮:“鬱兒,不是師孃打擊你,冬日寒冷,用毛線制的衣裳,能禦寒嗎?”
禦寒那是不可能了,說出去也沒人相信:“毛衣不是用來禦寒,而是用來保暖的。”
“保暖?”
“冬日出門穿著裘皮方可禦寒,可人坐家裡或是室內,脫了裘皮之後,這貼身而穿的毛衣便可保證身體的溫度。”溫鬱想了想,又道,“還有些買不起裘皮的人……”
溫鬱還未說完,艾歌搖搖頭打斷:“冬日屋裡屋外一樣冷,即便在屋裡也會穿著厚厚的衣裳,再說用羊毛手工織成衣物,我即便沒見過,也知需要消耗一定時間。”
說得在理啊,古代家裡又沒有暖氣,屋裡和屋外的溫度,不過是有沒有風的區別。
毛衣這種東西只適合在暖和的屋中穿,在古代便成了雞肋,再保暖還能有棉衣和皮毛保暖麼。
看來銷售毛衣的念頭,還是就此打消吧。
溫鬱想著還有什麼是能從襄城外銷到其他地方,距離海較近,海鮮和海鹽應該最多。
正好又快到冬日,這天然的大冰箱方可儲存海鮮,若是發往內陸的話,也不用擔心海鮮會臭半路了。
這時,柳瑟新從外面進來。
“聽你身邊的小丫頭說你找我,可是要商量歌舞坊開業的事?”柳瑟新朝廚房走來,正好爛麵湯出鍋,三個人一起走進屋裡。
溫鬱餓得兩眼發直,迫不及待喝了一口麵湯,燙得她只翻白眼:“我聽尹長老說襄城大水過後,戶戶吃緊生意不好做,我是想著歌舞坊的生意先不在襄城做了。”
“不在襄城做?”柳瑟新驚呼,“那你想去哪做?”
“我從寧都一路過來,帶著我在寧都歌舞坊姑娘,開著花船一邊走一邊演,除去人工費租船的錢以及一路開銷,你們猜我十五天賺了多少錢?”
溫鬱一邊吃著麵湯,一步面露得意。
見兩人都搖頭,她伸出三個手指,比劃了一個三。
“三百兩?”艾歌表示驚訝,十五日能賺三百兩,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溫鬱搖搖頭:“是三千兩。”
其餘二人皆目瞪口呆。
十五日賺三千兩……
她們根本想都沒想過。
“你說真的?”
“那是,銀票還在我屋裡放著呢,我十五日便賺了三千兩,若是多巡演些日子,個把月甚至再長一點,你們覺得能賺多少錢?”
那可是十根手指都算不過來了,別說十五日淨賺三千兩,就是三百兩,有那麼一年,都富可敵國了。
三個人的眼中全都放著光,光靠想還不行,具體要看如何執行起來。
“若真要花船巡演,南下生意好做,那邊各個富得流油,自然有錢看歌舞演出。”溫鬱越說越帶勁,“不如我們這次玩把大的,沿海行船至南下揚子江,一路沿江向西,途徑的地方全是富甲之地,一路下來豈不是賺翻了。”
溫鬱所說還真很靠譜,只是這一趟下來,至少也得半年,甚至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