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召回多地鎮守太監,讓官員們誤以為能再進一步限制他們的權利!
呵,想得到挺美!
“皇爺,當務之急需要籌措糧食賑災。不能讓事情鬧大。”李榮道,“等事件平息再懲處御馬監辦事不利不遲。”
弘治帝氣呼呼地把御案上的賬本扔向李榮:“幾百萬石糧食運到蘭州,難道要讓運回來嗎?從糧商手裡購糧要銀子,銀子從哪來?”
從李廣府裡查抄的金銀,一部分留作重建清寧宮,另一部分全都拿出來賑災。繼續賑災,得要掏弘治帝的家底。
養兵、打仗最消耗糧草。太祖施行開中法,招募商人運輸軍糧到邊關換取鹽引。隨著納粟中鹽弊端叢生,弘治帝改為以銀代米,不需要商人大老遠把糧食運往邊關。此舉雖然讓朝廷的稅收增多,但也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想要拿鹽引的商人不再需要繳納糧食,所以邊地的鹽商舉家內遷,在邊地屯的田漸漸荒廢,軍糧儲備也因此大減。一旦遇到大戰,需從其他地方調糧。
弘治帝頂著壓力把納粟中鹽改為納銀中鹽,現在更不可能改回來。哈密局勢混亂,弘治帝同意王越生前提前屯糧的建議。朝令夕改只會折損皇帝威嚴。
看似順天等地缺糧,深究下去實際上牽連到方方面面。
弘治帝在御書房焦急地踱來踱去。難道真的要同意納糧捐監的方法嗎?先皇曾強烈反對過,他並不想違逆先皇的意思。連年幼的照哥兒也清楚,納糧捐監和傳奉官無異。傳奉官名不正言不順。而如果讓捐糧者獲得國子監監生的身份,再捐來的官身就是過了明路、堂堂正正的身份了。
“皇爺,太子爺想了個法子,或許能解決缺糧問題。”楊鵬欣喜若狂地跑來報喜。
李榮身體一僵,淡淡地問,“說出來聽聽。”
楊鵬把彩票的規則和玩法,以及太子爺設想第二輪收糧食買彩票的計劃一一道來。
弘治帝沉住氣坐回龍椅,攏了攏龍袍,“你們議議。”
李榮、韋泰、蕭敬等司禮監太監們湊在一起小聲交談,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太子爺如何控制中獎人數?”心思縝密的蕭敬問。
楊鵬磕磕絆絆複述了“機率”的含義。大家板著手指算了算,好像真的不容易中。
李榮一臉躊躇:“一等獎五千兩是不是太多了?”
“李公公,就算咱家聽到五千兩,都不由得心動。”韋泰綠豆般的小眼睛露出貪婪的光芒。
“可以留幾張空白彩票,安排自己人中獎。”皺眉深思的蕭敬相處對策。
楊鵬張了張嘴:“太子爺不會同意的吧?”
“太子爺不會知道。”蕭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