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一年看似沒發生影響國運的大事,但京官們心知肚明朝堂裡的暗湧多麼驚險萬分。京師里耳聰目明的百姓或許聽到些風聲,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還是年底不穩定的糧價。
京畿重地缺糧是不可想象的大事。
為了拱衛國都,京師和通州陸續建了很多糧倉。五十年前土木堡之戰後瓦剌攻入京城,想搶通州糧倉糧食。于謙發動百姓用了幾天幾夜,方才把一千九百萬石糧食運回京師。可見京通二倉的糧食儲備之豐富。
弘治朝雖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天災,北方几地鬧過災荒,卻從沒有短過京師的糧食。因為弘治初年幾次整治水災、興建江南水利,保證江南糧倉不失。
等到京師附近的順天、宛平等地缺糧,導致糧食上漲百姓餓孚遍野時,弘治帝一臉懵逼。
在普遍印象中,靠近京師的地方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樂。畢竟當地發生點不好的事,很容易傳到京師的皇帝和百官耳中。
弘治帝想發火。
想要追究戶部對京通倉管理的混亂,可他剛撤回京通倉的宦官,很容易讓剛擺平的事又起波瀾。
想要問責夏糧徵收數額不足,讓司禮監核對了一遍,今夏遭旱情的幾地都免了稅糧,免去的數目累計可觀。
想要懲治順天府等地官員,卻發現最大的問題出在皇莊、官田等處。
“皇爺,順天幾地的皇莊、官田佔了民田的七分之一。進來人口增長,外加上越來越多的流民湧進,民田不足以養活數百萬人口。”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榮匯總了底下幾波人的調查,揭開了此次旱情影響巨大的根本原因。
“今年夏天發生旱情時……朝廷發生很多事,沒有及時救災。沒想到九、十月的時候天又熱了,剛播種的禾苗枯死一半。”
“管皇莊、官田的宦官們怕今年收的糧食數目減少,把佃租加到了六分銀,又不許佃戶們把事情鬧大。當地官員管不了皇莊、官田,出於某種原因也沒有如實上報。”
“等到了冬季,百姓手中存糧耗盡。旱情影響了北方多地,南方今夏暴雨,稅糧上繳不足。糧商們聞訊,偷偷漲了糧價。糧價一漲,百姓恐慌買糧,糧店售罄,糧價又漲了一波。如此迴圈,事情越鬧越大。”
弘治帝胸口有一團火熊熊燃燒,但他只能憋著。
御馬監負責管理皇莊。此前汪直一度有起復的希望,御馬監暗中全力支援,底下人肯定不想把皇莊減產、百姓缺糧的事情上報。汪直一死,在他的默許之下,御馬監投靠了照哥兒。皇莊的事情鬧大,照哥兒免不了要背鍋,底下人更是把事情捂得嚴嚴實實。
“那幫蠢貨,京畿附近發生的事能瞞多久!”弘治帝現在就算把寧瑾殺了,也是於事無補。
旱情會發展到百姓餓死、賣兒賣女的地步,背後一定也少不了推手。
弘治帝憋屈著還得幫著蠢貨們掩蓋皇莊收租漲到六分銀的實情。不但是為了照哥兒,還因為皇莊乃是先皇力排眾議設立的。
皇室之前有過仁壽、清寧、未央等宮莊,但數量不多。先皇登基初,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田莊,把其設為皇莊。至此,順義等地的民田不斷被併入皇莊。弘治帝心裡門清,順天幾地不算皇莊,他送給慶雲侯、壽寧侯、瑞安侯、幾位公主的田莊數量也很可觀。
李榮雖然內心很想借此機會把御馬監壓服,但知道現在不是他們內鬥的時候。
朝堂袞袞諸公又不是瞎了,怎麼會不知道距離京師幾十裡外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