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元瓘繼位,在這十國的亂世之中,吳越國又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呢?
◆保境安民
錢元瓘,字明寶,原名傳瓘,吳越第二位國君,吳越武肅王錢鏐第七子。
史載,有位僧人持玉羊大可數寸,獻與錢鏐,道:“得此當生貴兒。”後來陳氏在杭州東院生下傳瓘,正好是那年歲末。
作為官二代男丁,從襁褓時起,錢元瓘就已經開始享受俸祿了。&n 八歲那年,錢元瓘被授為鹽鐵發運巡官,不久又改任戶部金部司郎中,賜紫衣、金魚袋。,升任禮部尚書,遙領邵州刺史。
機遇來的時候總是戴著面具,或喜或怒或哀或樂,讓人捉摸不透。一個人命運的轉變,有時就是從一件或大或小的事開始的。錢元瓘就是這樣的。
唐天覆二年(902),這一年錢傳瓘,錢鏐經歷了他一生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親兵武勇都軍叛變,武勇都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勾結宣州節度使田頵,合兵圍攻杭州牙城。
錢鏐透過與楊行密聯姻,換得與田頵講和。田頵索要二十萬緡犒軍錢,同時要求錢鏐派一個兒子作為人質,才能退兵。
錢鏐把所有的兒子都叫來,問他們:“你們誰能為我去做田家的女婿?”諸子恐懼紛紛退縮,錢元瓘上前請命道:“兒臣全聽父王吩咐。”毅然去宣州成親,當人質。
關鍵時刻,大丈夫挺身救國,無懼生死,就是這一件事情,讓錢鏐和吳越群臣,一直深深銘記,感慨讚歎。錢元瓘能夠繼承王位,皆源於此。
錢元瓘即位後,把名字由傳瓘更名元瓘,將兄弟們名字中的“傳”字都改為“元”字。並遵從父親遺命去掉國家的典儀,而使用藩鎮法制;免除民田荒蕪無收者的租稅;任命處州刺史曹仲達權知政事。
錢元瓘善撫將士,向學重文、尊賢渴士。模仿唐代“集賢院”舊制,設立“擇能院”,由浙西營田副使沈崧負責,專門從事國家文獻典藏、撰修,同時掌管選拔評定國家後備幹部之事,為國選才。
錢傳瓘繼續不稱王,使用後唐長興年號。長興四年(933),後唐封錢元瓘為吳王,第二年又改封為吳越王。
後晉天福二年(937)四月,後晉皇帝石敬瑭進封錢元瓘為興邦保運崇德志道功臣、天下兵馬副元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浙江東西等道管內觀察處置使兼兩浙鹽鐵製置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食邑一戶實封一戶、吳越國國王,賜天下兵馬副元帥金印。
。
四月十四日,錢元瓘在杭州行即位禮,吳越再度開國。
吳越全境實行大赦,冊錢弘僔為世子。 無錯更新@任用曹仲達、沈崧、皮光業為丞相,鎮海節度判官林鼎掌管教令。是年十一月,後晉賜吳越國王金冊。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錢元瓘恪遵治命,足守一代之霸業,史稱其“恭勤庶務,紹開霸圖,有果斷之名,無酣嗜之累,以致興復宮室,開拓土疆,光有大功。”
北漢也好,南漢也罷,一人上臺,兄弟親族都是滿門遭殃,大禍臨頭。南漢中宗劉晟,從其即位起的十二年裡,一共殺掉兄弟,摘盡黃臺之瓜,只剩下他一根獨苗。
錢鏐有子三十三人,錢元瓘對兄弟手足,感情至深,血濃於水,全部給予重用。
《全唐詩》中,一共收錄了錢元瓘兩首詩歌,其中一首就是表現錢元瓘兄弟之情的小詩《送別十七哥》:
大伯東陽軫舊思,士民褥褲喜回時。
登臨若起鴒原念,八詠樓中寄小詩。
“軫舊思”,是對兒時時光的輾轉思念;“鴒原念”,是兄弟間的無盡想念。
錢元瓘對待兄弟手足的這份珍愛和守護,與宋太祖趙匡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出兵閩國
後晉天(940)二月,閩太祖王審知的十三子王延政,跟自己的八哥閩王王延羲(後改名王曦),為爭王位,動起刀兵。
王延羲派統軍使潘師逵、吳行真領兵四萬攻打建州的王延政,王延政擔心自己難以抵禦,便遣使向吳越王錢元瓘求援。
錢元瓘覺得這正是消滅閩國最好的時機,即刻調兵遣將,二月二十六日,派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詮、內都監使薛萬忠統兵四萬前去救援。
王延政手下有兩位勇將,人稱“建軍雙璧”,其中之一就是後來任職南唐的“林虎子”林仁肇,另一個牛人是陳誨。陳誨後來降了南唐,為南唐鎮守建州,林仁肇則在閩國投降後選擇回家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