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漸重,露似真珠,月如長弓。微寒的秋風掠起,在翠雲峰上、早已盤桓過千年。這一晚,卻要與邙山、洛水一道,見證這前所未有的“翠雲丹會”。
上清觀外,一方可容百人的開闊露臺,架起在翠雲峰上。臺上秋氣暢然、人影端正,魯雍真人唐拓、吳天師、長源真人等道門貴賓、耆宿位列上首,依尊卑而坐。各道觀觀主、監院,則按長幼親疏不同,各自圍著几案坐下。
几案上有茶具、果品、茶點等物,供臺上道友自行取用。不時有上清觀道士提來烹好的茶湯,為臺上的道士賓客逐一添上。
公孫真人一襲玄青雙色道袍,站在露臺下首,面向眾人,朗聲道:“歲次戊申,時維秋暮。翠雲峰外夕沉,共襄盛舉;上清觀前晚照,齊論丹道。松柏如蓋兮,蒼黃成雲;賓朋列陣兮,俯仰誦經……今榮邀京中名道魯雍真人、吳正節天師、長源真人,並安國、通玄、聖真、福唐、開元、凌空、延唐、昇仙等各觀道友,沐風披露,同聚在此!同賞邙山晚景,暢言丹道之趣……”
公孫真人作為東道主,一番慷慨陳詞過後,便拉開了這“翠雲丹會”的序幕。
魯雍真人唐拓率先站了起來,淡笑中看向眾人:“若論修道穎悟,小道卻是後生晚輩,今以虛名,愧居中位。此時與諸位道友共聚翠雲峰頂,俯瞰山巒暮色,不禁心有觸動。特拋磚引玉,贈詩一首:
靈秀翠雲峰,天然造化功。
玄臺丹鼎在,不見青牛蹤。”
臺上眾道友聽罷,皆讚不絕口。更有道友遮住嘴巴、交頭接耳,小聲猜測著這位魯雍真人的真實身份。
長源真人待一眾道友稱讚之聲轉低,也站起身來笑道:“在下這幾年耽於俗務、疏於文辭。今日見魯雍真人珠玉在前,心中卻也技癢難耐,便斗膽附庸風雅、酬和一首:
老子西出函谷關,煌煌著述五千言。
騎牛隻向胡蠻去,翠雲峰上留仙丹。”
臺上一眾道友見長源真人詩文平平、卻勇氣可嘉,談笑誇飾之餘,也都紛紛站起,或詩或文,又酬和了幾首。
坐在露臺之外的幾名上清觀道士,便藉著罩燈的光亮,執筆鋪箋,將這些詩文細細記下。
一番熱鬧的詩文開場後,“翠雲丹會”漸入正題。長源真人笑著向吳天師點了點頭,這位鶴髮童顏的老道便站起身來,聲音渾厚如鍾:
“自道尊老子立言,為我道門定下綱本,迄今已是一千三百餘年。中歷南華真人、玄微真人、通玄真人、沖虛真人、庚桑子、淮南子、張天師、抱朴子、雲牙子、陶弘景、孫思邈、袁天罡、李淳風等百多先賢,以至於有今日之氣象。然而修道之法,卻如抽枝展葉、漸生不同。統而論之,俱稱為丹道。”
長源真人見臺上一眾道友均屏氣凝神、專心聆聽,便故意發問道:“吳天師所言在理。那麼何為丹道?”
吳天師會意笑道:“長源道友倒有些心急!”眾人皆笑,他接著道,“丹道又分外丹、內丹兩途:
外丹者,汲汲於爐火、孜孜於鼎鑊,以金石草木、乃至生靈骨血為料,煉作丹藥,服食後登仙長生。
內丹則不然,以凡胎為爐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道歸無極,以至不死長生之境。”
聖真觀觀主毛慶元忽道:“若如吳天師所言,在座道友中,倒是修外丹者居多了。只是吞丹而登仙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通玄觀觀主曲炳玉接過話頭道:“毛觀主所說,豈不是廢話!若我登仙了,還來這裡幹嘛?仙人下凡麼!”眾人聽了,轟然大笑。
毛慶元也不生氣、隨著眾人笑道:“那麼敢問吳天師,於外丹之道,可有高見?或是煉丹的一些妙法心得,也可賜告在座道友!”
吳天師笑道:“老道這把年紀,一向浸淫內丹之道,外丹之道卻知之甚少。不過對於內、外丹道的比較,卻得了一些粗淺之見,言而總之,便是“七遠”和“七近”。或可供諸位道友品評!”
臺上眾道友皆道:“願聞其詳!”
吳天師微笑中,卻已露出幾分認真來:“內丹之道,固本培元;外丹之道,捨本逐末。所謂‘七遠’者:遺形取性,仙必有根,存亡一體,取悅聲色,晚修無補,金丹延齡,身心不一。”
“所謂‘七近’者:專心玄道,至真無為。希高敦古,剋意尚行。塵界自修,精專不二。崇尚方外,攝生為務。保國取勝,靜以安身。痛改前非,重視晚節。忠孝貞亷,不修自得。”
昇仙觀觀主師育成神色嚴肅:“吳天師,照您所言,外丹之道便是一無是處?貧道倒覺得,內丹之道固然有幾分道理、卻虛無縹緲,修行方法上也是各行其是,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綱目。反而不如外丹之道‘吞丹成仙’來的直接。”其他道友聽罷,多點頭稱是。
吳天師雖遭質疑,卻面色如常:“外丹之道自然有用,或在內丹之道大成時,可以作為輔助。我所推崇內丹之道,卻也不是無根浮萍,在座有修行內丹之道的,大概也都可以感覺到,若行功入深,後天之氣其實已經在鞏固肉身了。”
有的道友聽完,卻也認真地點了點頭。吳天師又道:“至於內丹之道如何修行,今日丹會,卻有更勝老道的人,可以為大家梳理一些。”
這時,公孫真人又從座位上起來,站到了下首。他目光微凝、神情逸然:“我輩修道,所為者何?”
露臺上眾道友聽他說話,卻都是一驚。心中雖已冒出各式各樣的答案,卻都彷彿心照不宣、沒有盲目開口應答。
公孫真人看了看場上眾道友,緩緩說道:“為躲災避禍?為山中逍遙?還是為長生不死?貧道覺得,都不是。真正的修道,便是生靈要掙脫這一身軀殼所限,將‘精、氣、神’不斷修煉精進,突破紅塵桎梏,神遊天外。這便是終極目的,更是唯一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