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整整20多天的準備,製造司製造了幾百個那種噴水裝置,卜勒利安找了四十多艘比較大的漁船,還有有經驗的水手,其實都是當地的漁民;胡伯調集了1800名士兵,其中500奴隸兵,政務司和內務司又給準備了航海所需的物資。
我讓胡伯仍舊在家裡留守,帶著卜勒利安子爵、莫倫哥、阿莫、林勒斯、達達利、禿狼四號還有四個尼族女武士,一起出發,先去贊遜忒港。
到了贊遜忒港,看到四十多艘大漁船已經停靠在碼頭上,心裡一陣高興,如果能把這些船都裝滿金子,那就……
可仔細一看,頓時洩氣,很多船都破破爛爛,缺這少那,有的連桅杆都斷沒了,這樣的船怎麼可能遠端航行,別說遇到風暴,就是遇到點大浪都得散架。
最後挑來挑去,挑了24艘,這種漁船都是遠洋捕魚用的,都有很大的底艙,是用來裝魚的,最大的能裝一萬斤魚,最小的也能裝個五六千斤,現在得用來裝人和給養。讓1800名士兵分別上船,每艘船上除了六七十名士兵和水手,其它都是吃喝用品。
我又讓士兵搬了一些小型的防禦火炮拉到船上,每艘船上放上三四門,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發揮作用,誰他孃的知道,至少遇到海盜戰艦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漁船怎麼可能和戰艦對轟。
我和卜勒利安子爵等首領們上了一艘最大的漁船,算是領航的船,然後拔錨揚帆,駛離了港口,一直往北開。
現在是旱季,是北風,頂風,航行比較慢,走了四天才靠近勃尼登公國沿海,然後轉頭沿著海岸線的淺水航道往東航行。
半道果然遇到勃尼登公國的巡邏艦隊,被他們盤查了一陣,我謊稱是要去皇城進貢,想走水路,他們才沒多問,放行了。
船隊駛出弗林瑟那海的出海口,進入了密魯戈大洋。
密魯戈大洋的面積比地球上的太平洋還要大出三分之一,浩瀚無垠,碧波連天。“密魯戈”的圖語意思是“高浪山”,可能是因為它湧起的巨浪象山一樣吧。
弗林瑟那海是內海,海面比較平靜,可密魯戈大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陰晴不定,海浪洶湧,漁船在波谷浪尖上顛簸,忽起忽落。
我他媽的可受了洋罪了,又開始暈船,趴在船舷上對著大海吐得一塌糊塗。
好歹卜勒利安子爵具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同時他僱傭這些水手也都是漁民出身,以前也經常出遠海捕魚,也比較精通在密魯戈大洋上的航行要領,一路上還算是順利。
航行了17天,在圖忽米爾瑪所屬的一個島嶼補給後,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
天越來越熱,即使是航行在海面上,也覺得熱浪滾滾,吹過來的風都滾燙的,只有到了黑天的時候還好點兒。
可要命的是,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後來船隊靠近了北極圈,就沒有天黑的時候了,整天都能看到太陽,最多也只是偏一點而已,但不會落到地平線以下。
在剛進入北極圈的地方,有個叫危利拉素刻的島嶼,“危利拉”是燒熱或燒紅的意思,“素刻”是烙鐵或熨斗的意思,這島的名字叫“燒紅的烙鐵”,據說這是最靠近北極點的人類居住地了,也是人類居住地中最熱的地方,面積有三分之二個海南島那麼大,海岸邊也有港口碼頭,停泊著不少船隻。
在岸邊的懸崖、礁石上,竟然能看到一種象禿鷲一樣的海鳥蹲著,或者在水裡捕魚,它們竟然不怕熱。
“這麼熱的地方,竟然還有海鳥。”我非常奇怪。
“那是魚叉鷲,它們就生活在這裡,不怕炎熱的。”卜勒利安說:“它們需要這島上沙漠裡的那種晶體沙子來消化食物。”
島上面都是黑色、紅色和棕色的岩石山和沙漠,光禿禿的連一根草都看不到,沙漠裡有不少亮晶晶的象碎玻璃一樣的東西反光,大概那就是卜勒利安說的“晶體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