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蘭先生學術研討會結束,寒假已經到了。
蘇亦需要回新會春節。
1978年,是中國高考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年。
一年之中,春秋兩季都有學生入學,合稱7778級。
這樣一來,造成一個現象就是,大部分78級入學的大一新生,這個寒假都選擇留在學校並沒有返回老家。
全國各地都是如此,北大亦然。
從南方過來的學生,基本上都選擇留校。
選擇留校的原因多種多樣。
有的是因為交通不方便,有的是因為想留在學校多學點東西,有的是因為窮買不起車票,後者的佔比最大。
蘇亦認識的姑娘。
從昆明來的張繡予就選擇留在北大。
來的時候,他們同行,這一次,蘇亦以為對方要回去過年,不曾想,她選擇留校。
這大姐,也是厲害。
一個春城來的姑娘,大冬天留在北方,那麼冷的天氣,想想就不容易。
實際上,不止張繡予留下來。
作為研究生的許婉韻,也留下來。
就連黎新葉也選擇留校,葉子同學說,她要準備考研,要充分利用寒假的時間。
她的決定,讓蘇亦很是意外。
似乎,因為他這個變數,身邊的傢伙都準備提前考研了,尤其是歷史系,更是重災區。
他們一個個的,受到蘇亦的刺激,都想一步到位。
蘇亦能幹嗎?
只能鼓勵了。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情,也就是到今年為止了。
如果這一次考不上的話,這幫傢伙也只能乖乖的讀本科了。
誰都不想錯過,誰都想跳級讀研究生。
有沒有這個能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報考研究生的學生,肯定暴漲。
競爭極大。
國家嚴格篩選,並沒有放水的痕跡。
也造成未來兩年內,全國各地的高校,根本就完不成計劃的招生人數。
典型的寧缺毋濫。
也註定大部分人都是陪跑選手。
黎新葉要考研究生,蘇亦也幫不上任何忙,他又不是中文系的。
唯一能夠提醒的就是,多研究魯迅,可能會考。
他真不是開玩笑,現當代文學史,還真沒法繞開魯迅先生。
至於考古專業這幫傢伙,蘇亦倒是不拒絕,紛紛傳授各種經驗。
但是,他面對的整個專業。
這幫傢伙跑去考其他大學還行,如果都在卷北大,大部分都是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