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早上,天氣晴,溫度10°,合適出行。
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7778兩個班47個學生,聚集在文史樓前。
統一登車。
車子並不是像後世一樣的大巴校車,而是解放牌卡車,這個年代,北大的校車就是卡車。
至於超載什麼的,就不用說了。
兩輛卡車,把包括俞偉超先生還有蘇亦以及許婉韻還有黃妘萍三個考古專業研究生,總共五十一號人,殺到歷史博物館。
哦,不對,這個年代歷史博物館已經跟革命博物館合併,全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從69年開始兩館合併,這個合併到1983年兩館再次恢復獨立建制。
然後到了03年,兩館再次合併,成立國家博物館。
如果不瞭解兩館的歷史,大部分都會疑惑,好端端的兩個博物館,為啥總是分分合合,最後還可以併成國家博物館?
如此相愛相殺,這又是為何啊?
甚至後世,還有很多人疑惑,為什麼都有故宮了,還弄一個國家博物館?難道國博不應該是故宮嗎?
其實,這倆壓根就不是一個東西。
甚至,歷史博物館跟革命博物館這倆的來由也不一樣,但又有著極深的淵源。
這進城的路上,因為蘇亦跟俞偉朝先生分屬兩輛卡車,跟蘇亦在卡車坐的大部分都是78級的學生,因此,路上他們就開始起鬨讓蘇亦講解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歷史。
對此,蘇亦也不拒絕。
俞先生特意讓他跟許婉韻還有黃妘萍三個過來陪著這些新生參觀博物館,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當講解員來的。
要不是,馬世昌還有姚華山要忙,他倆也會過來。
因為蘇亦跟大家更加熟悉,許婉韻跟黃妘萍也沒有搶著他的風頭,直接把推出來。
從69年開始,兩館合併,那麼講述著兩館的歷史,就應該從最早的一家開始。
“大家猜,歷史博物館跟革命博物館,哪一家成立比較早。”
“歷史博物館!”
大家不約而同喊道。
這完全就是送分題啊。
蘇亦也知道是送分題,他要的就是跟大家一個互動。
“為什麼?”蘇亦問。
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從名字猜的。”
“怎麼講?”
“一般來說,咱們國內早期的博物館都是歷史博物館,建國以後,才有革命博物館。”
“有道理。”
“還有嗎?”
“從書本上看的,小師兄,要解釋怎麼翻的書嘛?”
眾人鬨笑。
這是起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