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兄,好樣的!”
王訊帶頭鼓掌。
考古專業這幫傢伙也紛紛鼓掌。
主要是剛才蘇亦一躍而起的動作太讓人意外了。
彈跳力相當可以啊。
要不是力量稍微有點弱,打主攻位置都可以了。
等球撿回來以後,王訊再次把傳給蘇亦,蘇亦再次回傳,王訊託舉,蘇亦再次一躍而起,砰,又一次扣球,這一次蘇亦有意識加重力道,效果還不錯。
不過沒有攔網沒有對抗,只能看架勢了。
姚華山開始組織大家分成兩隊,練習一下對抗,主要是先讓大家相互磨合。
反正時間還早,比賽還有十多分鐘以後開始。
兩組對抗,姚華山當二傳手。
一組三人,蘇亦姚華山王訊一組,對面蔣祖隸張新還有馬健華一組。
王訊跟姚華山有意讓蘇亦熟悉球感,對方發球,接球,回傳,二傳給球,蘇亦再次躍起,扣球。
好尷尬。
被攔網攔死了。
姚華山鼓勵,“蘇亦,沒事,彈跳高度夠了,就是力量有點弱。”
其實,彈跳高度還是不夠。
一米七五,當主攻手,太矮了。
他的身體也單薄,力量確實不夠,但彈跳足夠,精準扣球的話,還是有機會得分的。
也就是說,實在沒人的話,蘇亦也可以拎過來湊熱手打主攻手的。
有馬健華跟關學駿這兩座大山杵在旁邊,他當主攻手,太浪費人才了。
不過連續扣球以後,蘇亦已經確定一個東西,那就是他現在的彈跳真的不錯,未來玩排球,這個彈跳夠了。
因此,姚華山提議他打主攻位置,蘇亦也沒有完全拒絕,“我還是發球吧,大家先磨合一場。”
蘇亦他們大概提前了一個小時過來球場這邊,等中文系的幾個研究生出現在球場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開始了。
跟歷史系這邊一樣,中文系的手法陣容,也是兩個研究生,分別是吳傅輝跟溫汝敏。
吳傅輝還打趣道,“蘇亦你跟老溫都是廣東老鄉,一會打球的時候,可要多多放水。”
“吳師兄,你別開我玩笑了,溫師兄給我防水還差不多。”
溫汝敏說,“剛才遠遠看見蘇亦扣球,你小子彈跳力真好,再過幾年,咱們北大組建校隊,你都可以挑頭了。”
76年的時候,女排好像才重新組建國家隊,北大這邊校隊的影子都沒有。
組建校隊什麼的,都是調侃了。
不過應該也快了,因為明年九月份就要舉辦第四屆全運會了,到時候,北大肯定會重組校隊,畢竟75年的全運會,北大這邊太稀爛了。
但蘇亦這樣的個子,想要加入北大排球校隊,幾乎沒可能,除非他明天個子可以蹭到一米八。
前世,國家隊平均一米九以上,不過這年代,男排國家隊應該不會這麼高,畢竟國民生活水平偏低,個子竄得慢,但再低標準,身高不行,是沒法選入校隊的。
北大校隊啊。
再差能夠差到哪裡去。
就算真的被選中,蘇亦也沒有這個時間來訓練。
溫汝敏就是調侃,蘇亦權當是廣東老大哥對自己的祝福了。
比賽雙球互相預熱,蘇亦代表考古專業這邊抽籤,手氣還可以,因此,第一個球,由他來發。
中規中矩的發球技術,沒有出界,但也不是很刁鑽,被對面的楊文彬接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