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亦的手與女生第一次拉在一起。
唰的一下,就有些臉紅了。
這個臉紅是真臉紅了。
少年的身體,稍微有點情緒波動就臉色漲紅,而且還心跳加快了。
因為,跳舞這個東西,它是真上頭。
尤其是跳集體舞。 首\./發\./更\./新`..手.機.版
而且,跳的就是《青年友誼圓舞曲》,這舞曲,可是幾代人的記憶。
年代,就開始流行到七十年代。
當時,詞曲作者江山跟天戈都是北京群眾藝術館工作,都才二十幾歲。天戈先寫的曲子,江山用一個晚上就填好了詞,倆人又一塊修改定稿。
因此,這首舞曲是歌詞的。
而且還是跳的是集體舞。
千萬個青年人歡聚一堂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來
讓我們唱一支友誼之歌
歡樂的歌聲在迴旋盪漾
大家一邊在跳舞還一邊在哼唱。
這種感覺,彷彿回到了前世,公園裡面看到著廣場舞大媽在跳舞時候的場景。
不對,比那還不如。
實話實說,此時,大飯廳的舞會條件,真是簡陋的要命。
除了大飯廳昏黃的燈光,連個像樣的彩燈都沒有。
不僅如此,連喇叭都沒有,完全就是一個大收音機播放著舞曲,然後大家開始跳。
條件比跳廣場舞的大媽還要簡陋。
不僅如此,蘇亦跳舞的時候,還明顯感覺地面打滑了,顯然,大家清理大飯廳桌子的時候,並沒有認真清理地板,油光可鑑。
不僅如此,置身其中,還能聞到後廚的飯菜的餿味。
就是在這種條件之下,蘇亦把自己在北大的第一支舞曲給貢獻出去了。
蘇亦是不會跳。
因此,他只能跟著黎新葉的節奏。
這姑娘一邊跳,還一遍給念舞曲的拍子。
嗖咪嗖鬥嗖咪嗖鬥咪儒唉嗖嗖鬥嗖,嗖咪嗖鬥嗖咪嗖鬥咪儒唉嗖嗖咪鬥
於是,蘇亦也跟著念,別說,挺有趣的。
反正,也不是交際舞,不需要擔心踩到對方的腳。
蘇亦就跟著她的動作,開始動起來。
也不算瞎動,就是照貓畫虎,也學得有模有樣。
青年友誼圓舞曲結束的時候,方靈他們返回座位,這姑娘還誇蘇亦,沒有想到小師兄學舞還很有天賦的啊,一學就會了。
蘇亦笑,主要是葉子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