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小時再回來。)
北大的舞會由來已久,十年前有舞會,但同學們只是在電影裡看過。
學生會請來了兩位舞蹈老師,但教的並不是男女成雙成對的交誼舞,而是男生在外邊排成一個大圈,女生在裡邊也排成一個大圈,隨著青年友誼圓舞曲的音樂機械地手舞足蹈。
1977年的北大提倡思想解放,要求哲學系學生帶頭組織舞會,開了北大校園舞會的風氣之先。
當然,這裡的舞會,不是西方的交際舞,而是前面提到的哪種男女站成排,手舞足蹈的大合歡舞曲。
很快,同學們對這種舞蹈失去興趣,跟外國留學生學起了迪斯科。
九十年代,大學校園還特意開展“掃舞盲”運動,大學舞會社交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人際社交場所。
一般來說,北大的舞會,從野生舞會到光明正大的舉辦舞會,還要等改革開放以後。
改革開放之前,北大的舞會都是也地下舞會。
按照官方規定,在改革開放之前,允許舉辦的舞會都是男生和男生跳、女生和女生跳傳統舞會,並不允許西方交際舞存在,也也就是那種男女相擁,開始挑的交際舞。
也只有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開放風氣。結果這種風氣,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壓不住車了。
禁止多年的社會風氣,一解禁,就宛如洪水猛獸般氾濫。
一度在社會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不過跟現在的北大學生,沒啥關係。
因為年輕的學子,都很叛逆。
官方禁止啥,大家就喜歡幹啥。
越是禁止就越跳,還是偷偷的跳。
77年的時候,官方都要求哲學系組織校園舞會了,現在一年都過去了,校園舞會已經由來已久。
77級的學生,對這種舞會已經不陌生了。甚至,現在北大的野生舞會組織者,就是77級的學生。
78年的北大,有些亂。
工農兵學員都沒有完全畢業,跟高考進入北大的學生都同樣待在校園裡面。
無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種鄙視鏈。
工農兵學員一般不跟高考生玩,大家圈子涇渭分明,因為,他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當年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跟辛辛苦苦考入北大的學生不一樣,尤其是,時代在改變,風向也變化了。
都在擔心,政策突然改變,就把他們一擼到底,全部都不能來上學了。
因此,工農兵學員都比較老實,安安靜靜呆在校園,對於他們來說,能夠順利畢業,就已經是天大的幸運。
不想7778兩級透過高考考入北大的學生鬧騰。
舞會也是如此。
還沒畢業的7576級工農兵學員,基本上不參加這樣的舞會,主力就是7778兩級的學生。
或者說,現在還是以77級為主,畢竟78級剛剛入校沒多久,還放不開。
王訊張新倆貨也都是沾著蘇亦的光,不然,他們要想要參加舞會,估計也要過一段時間。
有舞會,就有組織者。
而組織者,基本上就是北大社團的這些負責人。
要沒有他們這些社團的頭頭腦腦過來組織,舞會顯然也組織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