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蘇亦也依舊是在歷史專業這邊蹭課。
其實,北大歷史系歷史專業這邊,一個學期開的課程,並不算多。
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兩門基礎課之外,還有政治、哲學,除此之外就是古代漢語。至於,為什麼需要聘請那麼多校外老師過來開課。
更多是原因是,歷史系7778級兩個班一起上課,前面一些課程有77級上過,78級並沒有就需要補上去。
同樣,比如漆下的宋代經濟史、蔡美彪的遼金元史以及劉乃和的中國古代史常識這些都算是選修課程。
通史部分屬於基礎課程,其他部分,屬於專業課程。
至於,王永興的《敦煌學》,那絕對是專業之中專業了。
之前蘇亦蹭課也都是在中國史這部分,世界史這部分,他卻沒有。所以接下來的這幾天他有意識去補充這部分課程。
歷史系世界通史並非張芝聯這樣的大牛講述,而是周怡天跟朱龍華兩位老師。
因為世界史是蘇亦的知識盲區,北大教授世界上的諸位先生基本上不甚瞭解,除了,張芝聯這樣的大拿外。
周怡天先生講世界上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後半部分是朱龍華先生講希臘羅馬。
而且跟中國通史一樣,世界上這部分都是通史開課的。
這樣一來,78級的學生就酸爽了。早上前半部分下午後半部分,甚至有時候前兩節課前半部分,後兩節課後半部分。
整個課程下來對77級相對友好,對於78級的學生來說,就宛如聽天書。
蘇亦去蹭課的時候,倒不至於聽天書,但這些東西講述都是最為基礎的東西。
比如講述兩河流域的時候,講述的都是相對入門的東西。比如講述蘇美爾文明的發生,蘇美爾城邦、阿卡德王國、烏爾第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這些相對基礎的東西。
蘇美爾不熟悉世界史的人可能有點陌生,但古巴比倫就讓人印象深刻了,因為它有一部《漢謨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然而,蘇亦猜測,前世很多人知道這部法典不是因為熟悉古巴比倫的歷史,完全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周杰倫。
蘇亦去蹭課的時候,周怡天先生恰好就講了古巴比倫的歷史,前面蘇美爾的部分,他缺席了,前幾天已經講完。
周先生的講課比較老牌,通俗點來說,就是講課不生動,更多是照本宣科,也不全是,因為周先生的學問功底相當紮實,很多外文史料都信手拈來。但,面對一幫剛剛接觸世界史的心聲,講述了太多的文獻,大家都聽不懂,就覺得非常的枯燥乏味。
而且,這先生廢話也不多,也不愛講故事。不過也跟周先生的經歷有關係,他是五十年代北大歷史系畢業的,一畢業就一直留校,不像張芝聯先生那樣有海外留學經歷,可以講述一些留學經歷或者講述他曾經去過這些地方的話,估計也能夠把一幫學生唬得暈頭轉向的。
但,周先生學問自然是沒得說。
等下課,蘇亦提問的時候,周怡天直接告訴蘇亦,“你要對世界上古史感興趣的話,可以直接讀英文的劍橋古代史。這些本科的課程對比來說太過於基礎了,而且劍橋古代史當時不外借給本科生,對你們研究生卻沒有限制。你借閱翻看,對你的英文閱讀能力也有幫助。”
從這段話就知道,這位周怡天這位小周先生跟週一良這位老周先生一樣,都對蘇亦的不陌生了。
就好像週一良先生,蘇亦還沒自我介紹就被他猜測出來了。
周怡天先生也是如此。
因為世界通史由朱龍華講述的後半部分恰好是在當天上午連著開課,蘇亦也就順便去蹭課了。
這個時候的朱先生才四十多還沒到五十歲,屬於北大歷史系絕對的中青代,跟張光達老師是同齡人。
不過因為他在北大讀書之前曾經當過兵,所以,被張光達晚了好幾界入學。
但整個人,精神狀態非常好,而且穿著打扮也是一絲不苟。
朱先生課講就比周先生富有激情多,尤其是上課的時候,手勢特別多,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當過兵的老師。
尤其是在講述希臘羅馬部分的時候,特別喜歡講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