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離開省畫院家屬院,蘇亦依舊沒有拿到關老的敦煌臨摹畫作,不過,他也不著急。
因為關老的畫作是放在美院畫室,而非畫院家屬院。
來日方長,以後,隨時可以拜訪。
實際上,他這一次過來拜訪關老,並沒有太多的期待,完全就是一個小輩去拜訪長輩,獲得畫作也是意外之喜。
第二天,等不到關老過來美院畫室,蘇亦就趕去省博物館。
78年的時候,省博位於珠江新城的新館還沒有建成。
此時,省博還是57年開始籌建的舊館,舊館館址在廣州市文明路215號中山大學舊址(即原廣東貢院舊址),佔地面積4.3萬㎡,除廣州魯迅紀念館外,還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黨“一大”舊址(包括革命廣場)和省文物保護單位——紅樓等。
籌建之初,省博陳列大樓設計原是“U”形的建築物,主樓向東,右為南副樓,左為北副樓,規劃建築總面積1.4萬㎡。南副樓於1959年上半年落成,樓高三層,面積3500平方米。主樓和北副樓後因經濟困難,沒有撥款建設。
直到就是九十年代之後,舊館的陳列大樓才建成。
不過這是後話。
跟昨天去省畫院一樣,蘇亦過來省博物館也是拜訪前輩的。
跟昨天去省畫院不一樣,這一次,他是獨自一個擠公交過來省博的。
拜訪關老是父親的關係,而這次則是透過蘇秉琦先生的關係。
然而,他剛到省博,還沒有進入裡面,就被門衛大爺攔住了。
好在蘇亦有介紹信,當他拿出北大考古專業開具的介紹信的時候,門衛大爺看的一愣一愣的。
最後,還是不信。
“你這個小娃娃,逗我呢,就你這個年紀就讀北大,怎麼可能。”
“大爺,就算你不相信我,也要相信介紹信啊,介紹信做不得假吧,再說,我是過來拜訪楊式挺先生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可以給楊先生打電話確認一下。”蘇亦無奈。
他還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門衛攔住的一天。
就算自己去北大,也沒碰到這樣的情況。
好在聽到他提起楊式挺的名字,門衛大爺才說,“你真的認識楊隊長?”
蘇亦搖頭,“我不認識楊隊長,但是我的老師認識楊隊長,楊隊長是北大畢業的沒有錯吧,是北大的蘇秉琦先生介紹我過來找楊隊長的,如果大爺你還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找楊隊長核實一下。“
門衛大爺不核實,“我相信你,你來自北大,又知道楊隊長是北大畢業的,那就做不得假了,楊隊長的辦公室在二樓樓梯拐角處,哪裡也是文物工作隊的辦公室,你進入裡面就看到了。”
等蘇亦進入館內,大爺還在搖頭,“這年頭的娃娃可不得了啊。”
沒有錯,蘇亦就是過來拜訪省博的楊式挺先生的,對方是58年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的,正兒八經北大考古嫡系。
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省社科院,63年才調入省博物館。
蘇秉琦先生介紹他過來找楊式挺先生,是有目的的,並不是單純的拜訪,而是想讓留在省博跟著楊式挺先生學習。
為期兩個多月的考古實習。
省博舊館大樓,現在就只有一棟南副樓,不需要刻意尋找,更不會迷路,蘇亦直接上了二樓,然後按照門衛大爺的指示,一拐角就看到一個門框上貼著文物工作隊的銘牌,難怪門衛大爺會叫楊式挺先生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