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的甲骨文拓片,並不草率,在甲骨文的研究歷史上還挺重要的。”高銘解釋。
“剛才鄒恆老師說的沒有錯,剛才的甲骨文拓片就是來自於王國維先生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剛才的一段話是好幾個甲骨文碎片拼接在一起的,而拼接者就是王國維先生。”
“甲骨文的拼接難度挺大的,王國維先生對於甲骨文研究的貢獻,我就不說了,主要還想說一下《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這篇文章,確切的來說,這是兩篇文章,還有一篇叫做《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這兩篇文章的都是王國維先生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成果之一,明確的指出來了司馬遷《史記》裡面關於商王表的錯誤之處,也有效的反駁了疑古派對殷商史的質疑。對於殷商考古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嗯,商周考古方面鄒恆老師是專家,我就不獻醜了。”
高銘把眾人的口味給調出來之後。
就不說了。
然而,他也點出來的王國維先生的厲害之處。
很多人認識王國維,大多數透過《人間詞話》人生三重境界。
何為三重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然而,很少知道,在甲骨文領域裡面,王國維也是牛掰到不能夠再牛掰的大牛了。
王國維的兩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最重要的成就還不是肯定考究了商王表,弄清楚誰是誰兒子的問題。
而是無限拔高了甲骨文在史學領域的重要地位。
既反擊了疑古派關於殷商史的極端觀點,也打臉了崇古派對司馬遷史記的盲目推崇。
實際上不需要說別的,能夠糾錯司馬遷的《史記》那就牛得一塌糊塗了。
要知道二十四史,《史記》開始打頭陣的。
實際上,王國維對於殷墟的考證,對於屬於百年恥辱的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經過鴉片戰爭之後,國人的文化自信被蹂躪得慘不忍睹。
所以當時的史學家,拼命的證明中華文明的悠久性,重拾國人的文化自信。
尤其是梁啟超先生,直接就喊出來一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口號。
這些重要性,高銘沒有贅述。
當然,他的話也含蓄的表面了王國維的牛掰,卻不夠直白,卻已經調動起來大家的好奇心。
說到王國維在甲骨文上的成就,就沒有辦法繞開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羅振玉。
羅振玉,號雪堂,甲骨四堂之一,晚清著名的學者,在金石學、敦煌學上有著及其深厚的研究。
尤其是甲骨文研究,絕對是開山鼻祖般的人物。
說到羅振玉,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
被後人稱為民國巨匠。
在學術上碩果累累,在政治上則是臭名昭著。
主要是因為羅振玉晚年曾作為清末遺臣愚忠末代皇帝溥儀,還在滿洲國擔任過監察院長,儘管任期不長,但這一職位就足夠成為一生的汙點。
可就算如此,羅振玉可比投湖自盡的王國維幸運太多,安享晚年,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