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郡
衙署之中,燭火跳動幾下,不知何時卻已暮色四合,外間下了一場秋雨。
官廳之內,君臣二人品著香茗,商議軍情。
蘇照問道:“被俘衛軍,申屠卿是如何安置的?”
先前一戰,一共俘虜了四萬衛卒,他當時走的急,因為需將妖兵帶至仙園天地,就沒有怎麼理會這些被俘衛軍。
不過,申屠樊曾為燕國國尉,率師伐齊,處理這些善後事宜,應該是輕車熟路,老馬識途。
正如蘇照猜測一般,申屠樊朗聲道:“被俘衛卒,現在已著人監押至黎郡,臣已將部分軍卒打散、編入民夫隊中,為前線輸入輜重、糧秣。”
“要謹防彼等反叛作亂。”蘇照沉吟片刻,還是叮囑了一句。
申屠樊道:“因為先前有君上所率妖兵助陣,衛卒與之交手,泰半膽氣已失,短期內,應不敢作亂,而且臣將之分作四批,分別看管。”
蘇照聞言,頻頻頷首道:“申屠卿心中有數就好。”
事實上,這麼多降卒,數量幾乎和徵衛蘇軍等同,一旦掌控、監押不力,極易釀成亂子。
如果不是前番以妖兵破營,嚇破了衛卒將校的膽,這四萬被俘衛卒,僅僅是預防他們作亂,就要牽扯蘇軍很大一部分力量。
蘇照沉吟了下,朗聲道:“國內樞密院正在調兵遣將,支應前線,計劃依然不變,我軍最終要在此屯駐八萬大軍,構建一條堅固的北境防線,然後以晉國南下“匡扶前衛”為契機,促使衛國承認三郡屬我的既成事實,甚至必要之時,還要策應衛國,不使其徹底為晉所滅。”
申屠樊道:“晉國來勢洶洶,的確不容小覷,如今的衛國朝廷的確不能倒臺。”
相對晉國,一個弱而不滅的衛國,才更符合蘇國的短期利益,起碼給予蘇國預留一些時間。
蘇照道:“孤以為,晉國既已插足過來,齊魯兩國也不會坐視不理。”
從某種意義上,晉國的入場,算是豫州局勢變化的必然,就算蘇照當初不幫助前衛君遞送“衣帶詔”給北方四郡,晉國也不會坐視蘇國滅衛,勢必要派遣大軍介入蘇衛之戰。
不僅僅是晉國,就算齊魯二國也不會徹底無視蘇國滅衛,畢竟,誰也不想再出現一個鄭國。
甚至,晉國的入寇,反而將齊魯兩國的目光從蘇國身上再次轉移到晉國。
“而今一番亂局,反而方便步步蠶食衛國。”蘇照思忖著。
自他即位以來,不到一年,蘇國前前後後經歷數場大戰,雖然節節勝利,無一敗績,但對國力的消耗,也是難以估量的。
如果能就此罷戰,蘇國也能休養生息,順便消化新下的數郡。
申屠樊聞言,目光微動,似有若思,默然片刻,輕聲道:“晉國南下,衛國君臣定然是惶惶不安,君上之想,未必不能實現。”
蘇照道:“只是還需一個契機。”
剛剛掃滅了對方六萬大軍,然後反手就罷兵止戈,衛國第一反應,絕不是大喜過望,反而是驚疑不定。
蘇照皺了皺眉,心思電轉,琢磨著這其中的具體操作方式,突然,心底閃過一道亮光,“如果以衛婧為切入點,或許是個辦法?”
“嗯,這三郡就是嫁妝……”
這般“無恥”一想,蘇照就覺得是時候去連陽郡見見衛婧,如果時機成熟,或許可以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