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傷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幾何知識,算出蚩尤之顱的所在的位置。然後就朝下挖下去,這樣就可以直接挖到蚩尤之顱,避免再走複雜的迷宮了。
他現在只知道一個點,只要再找到一個入口,就可以透過這兩個點,按照比例和方向,把幾個入口的點位,包括蚩尤之顱的位置全部推算出來。然後將整幅地圖都在現實中精確的標示出來。
眼下的難點在於找到另外一個入口。他根據地表地形,大概能夠估算其他入口的所處範圍,估計也就在左右三十度的區域。
至於距離嘛,地底迷宮再大,直徑也不可能超過十里,最近兩個入口之間距離,絕對小於兩裡。
而他所找的目標,設定為一個陸地入口。只要在這個範圍內,找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挖掘,就有很大機率挖到另外一個入口。
聶傷派出整支船隊,一百多艘船,幾百名熟悉水紋的漁民,和上千名水手進行測量搜尋,相信一定能找到目標入口。
負責指揮船隊的是巫師材。此人也是學堂的高材生,跟隨聶傷學過算術和基礎的幾何學。他本身也經常接觸這些學問,所以數學水平非常高。
聶傷只把自己的方案解釋了一遍,他就完全明白了,還當場畫出自己的計劃圖來,比聶傷想的還要完善。
在巫師材和大將兩個精英人才的運籌、指揮下,船隊燃著火把,在宿父澤裡展開了大規模搜尋行動。
軍官們大都識得字,還懂的一點數學知識,至少認得阿拉伯數字。
大將按照鬥耆軍的新式傳令模式,給每一小隊都下發了文字命令還有竹板圖紙。竹板上面繪著各自的位置順序,只要把十幾塊竹板拼起來,就是一大塊圖。
各隊軍官可以看著軍令和地圖,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開到哪個位置。
另外還有旗語、火光訊號,金鼓竹哨等一系列完善的溝通方式,使部隊的行動沒有發生太大的混亂,行動十分流暢。
因為人員的高素質,船隊配合默契,井然有序,把觀看的兩個任巫驚的咋舌不已。
他們到底是巫師,仔細看了一會之後,也看出了一些東西。知道鬥耆國人在測量和計算,這種方法在農事和建設中經常用到。
但是具體是怎麼個測量法,沒學過正規數學知識的他們,看一輩子也不可能看懂。
二人今日見識了鬥耆國人表現出來的實力,都對聶傷和鬥耆軍敬畏不已。
沒想到在遠離中原的邊鄙東境,竟然有這樣一個強大的方國。而這個方國,在大半年前,還只是個不起眼的撮爾小國,任國人根本就看不上他們。
突然之間,這個山中小國就變成強國了。給他們帶來改變的,不用說,就是眼前這位賤奴出身的篡國之人,聶傷。
據說此人曾經闖過溶血池,得到了天帝的認可,還是神農在凡間的使者。他藉著神靈的護佑,一路大戰,所戰皆勝,將鬥耆國生生打成一個軍事強國。
雖然鬥耆國風頭正勁,但任國高層還是看不起這群山蠻子。和任國相比,鬥耆國還真不夠看。
任國乃是堯唐時就存在的強大部落有任氏的主支。在商一代,也是東南排名第二的霸主,只比南邊的彭國稍弱而已。
弱的原因不是國力不如,相反,任國的財富、人口、軍力還比彭國強上兩分,而是彭國有一個神靈老怪物坐鎮。
這老怪物舉手投足間就能覆滅人國,還培養了很多優秀巫師。就異能力量而言,任國差彭國太多,所以只能屈居東南第二強國之位。
這樣一個底蘊深厚的強國,當然看不上一個新崛起的暴發戶。況且這個暴發戶的國主還是個賤奴,這賤奴又投靠了沒前途的世子受,鼠目寸光的表現,能被老貴族們看得起才怪了。
所以,掌握任國大權的候婦明知宿國是鬥耆國的附庸,還是沒有向鬥耆國通報一聲,就派二巫到鬥耆國的控制區域來捉拿蜃龍祭司。
巫夭和巫羆更是埋頭巫術,都不熟悉國際形勢,對鬥耆國的實力沒有清醒的認識,才導致戰敗被俘之結局。
二人看到眼前的景象,才知道鬥耆國的實力有多強大。都在心中暗暗反省,要是能活著回國去,一定要提醒國中警惕鬥耆國,及早打壓這個快速崛起的小國,否則很可能會成為本國的強敵。
他們兩個心懷鬼胎,在護衛的重重包圍下,不敢稍動。只能站在原地,一邊看著湖上船隻,一邊觀察聶傷的言行。
聶傷一直在坡頂上忙碌,時而挺身觀看船隻的運作,時而用樹枝在地面上寫寫畫畫,時而發號施令。忙的不亦樂乎,都沒空看他們一眼。
搜尋進度很快,只用了兩個時辰,就在湖中確定了三處地勢較高的地方,都是蘆葦蕩和灘塗。
小船迅速出動,將備好的草捆投下,在三處地方鋪出道路,再圍出一大圈水壩。然後派大量人手過去,使用新式工具,在三地同時進行排水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