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第四次戰鬥時,雙方都為對手的應對感到吃驚。
革叔雖然做足了準備,臨陣指揮也遠勝聶傷,但戰車陣來來回回就那幾個老套路,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而步兵大陣這邊,因為編制靈活,中下級軍官都有了主動性。每個小陣甚至每個伍的軍官,都能及時調整隊伍,陣型受創時可以迅速自我恢復,並適時發起反擊。
雙方接戰不久,戰車陣正面還在和步兵大戰密如竹林的長矛較勁,側後就已經遭到了打擊。革叔的戰車都來不及跑,就都被包圍了。
這一陣雖然輸了,但是戰車陣的軍士們都有些不服氣。都道是演習,以為不能偷襲,己方沒有防備,所以才敗的。
於是第五場開打。
這次革叔在兩翼佈置了部隊,專門迎戰對方的包抄隊伍。誰想中路作戰的主力部隊人數太少,又被對方找到漏洞,分割包圍,徹底擊潰。
戰車陣還是不服氣,這次把責任推到了革叔身上,認為革叔在兩翼佈置了太多兵力,才導致大敗的。
第六場。
雙方兩翼繼續糾纏,戰車帶著步兵轉向太慢,攔不住快速跑動的步兵,他們又不敢散開,漸漸抵擋不住。
革叔在中路壓上重兵,希望能儘快突破敵陣。但是步兵大陣排列的太密集了,長兵密密麻麻如刺蝟一樣,根本靠不上去。
時間一久,笨重的戰車陣又暴露出了漏洞,聶傷急令此處的百夫長突擊,一下就將對方陣型撕裂開了。
革叔忙命人補上漏洞。可是戰車陣速度太慢,還在調動時,聶傷派出的精銳徒卒已經從突破口衝出來了。
革叔再次被擒。
……
經過十幾場演習之後,步兵大陣的軍士們漸漸都熟悉了戰法,也算有了豐富的經驗,至少不會在實戰時茫然不知所措了。
眾軍官都見識到了步兵戰法的威力,有了深刻的認識:沒有戰車拖累的步兵,戰術靈活的可怕!
難道戰車已經無用了嗎?
當然不是!步兵大陣和戰車部隊配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改編後的戰車都是用來集團突擊的,賓士時非常危險,不適合在演習上出現。所以在前期的演習中,一直都沒有出場。
戰象部隊也是一樣。為了避免出現傷亡,節省食料,戰象沒來南山大營,都在馬山關外的林子裡放養待命。
直到演練雙方的軍士都對步兵戰法心服口服,不敢再出么蛾子對抗時,聶傷才正式將戰車部隊擺了上來。
在南山大營演習的同時,戰車部隊也在鬥耆國北邊的平坦空地上訓練集團突擊戰術,已經很熟練了。
兩陣對圓,步兵大陣依舊是密集的長兵陣。陣與陣之間涇渭分明,每個小陣隔著兩步的距離,使指揮、調動和傳令更加快捷。
兩翼最邊緣各佈置了十輛重甲戰車,分成三列排列,最前面的一輛是帶頭衝擊的分隊長的戰車。其間散著一些弓手,為戰車部隊提供遠端火力支援。
戰鬥要開始了,模擬敵軍的戰車陣裡,人人垂頭喪氣。他們連沒有戰車的步兵都打不過,更別說對方現在又多了二十輛戰車。還打個屁啊!
但是侯主要演練步兵大陣和戰車的配合,自己一方作為陪練,就算明知必敗,也得硬著頭皮上去捱打。
大戰爆發,革叔很清楚演習的目的,所以使用了商人最常用的排兵佈陣和戰術。
雙方對攻,正面廝殺,兩翼纏鬥,戰車發動……
革叔‘戰死’!
(感謝書友小喬是臭豬的500點打賞,感謝書友橋豆麻袋的月票。大家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