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苦庚細細講述起來……
他們到了殷邑後,正逢商帝子羨病重,宮城封鎖嚴密,城中暗潮湧動,貴人們沒有心思理會他們,根本無法見到商帝。
幾人求見無門,便去找了公吳的母家,帶去了公吳的信物。
公吳母家早已分家了,他們不了清楚情況,在第一家碰了壁,被拒之門外。幸好另外一家還念公吳母親的舊情,接納了他們。
使者隊伍便在這家暫時住了下來,又四處打問當前局勢。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原來商帝子羨年老,近幾年一直重病纏身。今秋病情再次加重,國中大巫共同施法也是無用,眼看著就要歸天了。
於是,幾位王子便在殷邑之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帝位爭奪戰。
老商帝有很多兒子,妻生子三人。長子啟,次子中衍為一母所生,幼子受則是正妻之子。
因為是正妻所生,加之又得老商帝的喜愛,所以,商帝子羨在去年就已經確定了幼子受為繼承人。
但是,國中很多勢力卻不願見到子受繼位,並趁著老商帝病重難以理事的機會,暗中謀劃,要擁長子啟上位。
卻說這啟,年紀較大,處事老道,又性情敦厚,敬神崇鬼,深得國中貴人和祭祀擁戴。
次子中衍,性喜遊蕩,交遊廣泛,與眾王室貴族交情頗好。
二人乃是一母血親,感情甚深,中衍處處以啟為首,二人合力,勢力極大。
中衍力促兄長奪位,啟被形勢推動,在貴族、巫師和王室方國的支援下,也對帝位發起了衝擊。
而那幼子受,雖然年輕,卻也不是個好對付的。
他聰慧機敏,才具過人,能識人之能,聽人之諫,不以出身而輕人,不以貴賤而用人,天下英才皆投之。
更兼這子受勇猛過人,能致師陣前,能手格猛獸。又有統兵治軍之才,曾為老商帝麾下之將,也曾獨自領軍,西征羌戎,東伐蠻夷,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無人可及。
如今,就在老商帝眼看要撒手而去的關頭,雙方圍繞著帝位明爭暗鬥,各自的勢力在朝堂民間,斗的不可開交。
帝位之爭有多危險,鬥耆國幾位使臣非常清楚。他們生怕被捲入其中,哪還顧得上為聶傷討爵位?一心只為了保命,每日縮在公吳母家府中,連門都不敢出。
三位王子正緊鑼密鼓的要決一死戰,各自的兵馬都準備發動了。誰想,王室派往各處求醫的使者忽然從西方周國帶來了一位高明的巫醫。
這位巫醫看過老商帝的病情,為之作法之後,老商帝居然又活了過來!
他不但人清醒了,還不用人扶就能滿面紅光的四處轉悠,聽說在醒來當晚,就連續弄了兩個侍女。看來一時半會是死不了了。
見老傢伙居然不死了,雙方只好偃旗息鼓,一起收兵。籠罩在殷邑上空的內戰陰雲終於散去了。
老商帝這次的病情反覆,其實對幼子受很有利,他本來就支援子受繼位。
而對長子啟卻是個噩耗。他們的野心和勢力已經暴露在老傢伙的面前,肯定會受到打擊。
啟一方勢力不甘失敗,也不再隱藏實力,開始在朝堂上公開爭奪權力。
巫師和貴族們的勢力很大,商帝也不能無視這些人的意見,更何況老商帝子羨這些年的權柄已被削弱,更無法對抗長子的勢力。
幼子受的力量主要在軍中和民間,政爭中也落於下風,他們父子倆並肩作戰,才頂住了對手施加的壓力。
雙方一時僵持起來,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除非老傢伙死了,否則分不出勝負。
就在這時,鬥耆國使者總算找到了願意理會他們的大臣,被人引薦入宮,來見老商帝。
本來,苦庚幾人想著趕緊拿到爵位就立刻逃離這個是非之地,誰能想到,他們的到來,竟然成了雙方打破僵局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