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安的直播計劃已經在實施當中,開窯的時候,他就架設好鏡頭。將從窯裡取出瓦罐的過程全程在網路進行直播。
只是陳民安只是一個新主播,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不多,寥寥幾個人。看了一會,進來了幾個,又走到了幾個。一直在個位數打轉。
好在陳民安一直在緊張地從窯裡取瓦罐出來,所以,壓根就沒去關注直播間的情況。他根本就不熟悉直播業務。雖然之前蘇沫曦對幾個歸鄉創業人員進行了一些培訓,主要是關於開設網店、直播帶貨之類的。
但是就這麼簡單的培訓,能夠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能夠學會開通直播就不錯了。
不過第一天的收穫,陳民安還是有收穫的。
因為在陳民安檢視的時候,發現有看直播的觀眾留言問購買連結。
“陳醫師,你快來看。有人想買我的瓦罐了!”陳民安很是激動。
陳民安連忙加上店鋪連結。只是店鋪裡還沒有上架任何一種上品。又連忙拍照,將自己的陶器商品一樣一樣上架。價格比本地的行情高了不少,因為郵寄還要快遞費。
只是讓陳民安沮喪的是,那人又在網購平臺後臺聯絡。
“為什麼你出窯的陶器有些沒上架呢?”那名顧客問道。
“沒有啊,都上架了啊。”陳民安檢查了一下,沒發現有遺漏。
“不對,肯定有沒上架的。”那顧客很肯定地說道。
陳民安突然明白了過來:“你是不是說那個小罐吧?”
陳民安將陳銘的茶罐發了一個圖片過去。
“對對對,就是這個。怎麼沒上架呢?”那名顧客問道。
“這茶罐是別人的。他自己用的,不對外出售。”陳民安有些沮喪。
“可我就想買一個這樣的陶罐,很獨特。感覺很有靈氣。你想想辦法,如果你賣一個這樣的罐給我的話,我可以再在你這裡買幾個其他的陶器。”那顧客說道。
陳民安哭笑不得地跟陳銘說了說:“人家看中的是你的茶罐。非要讓我賣一個給他,你看怎麼辦?”
“好不容易開個張,那就賣唄。這樣,你在我這裡拿一批過去。”陳銘反正一下子也用不了這麼多。
“那好。可你這陶罐怎麼定價呢?”陳民安問道。
“你愛怎麼定就怎麼定,反正這些茶罐歸你了。算是我付了燒窯的費用了。你可不能再來問我要燒窯的錢啊。”陳銘笑道。
陳民安知道陳銘這是要幫他一把。陳銘的茶罐並不多。就算分攤燒窯的費用,能有多少?陳民安自己也看得出來,陳銘的這茶罐確實很精美,比他製作的陶器要好看一些。最主要的是,就和那個顧客說的一樣,陳銘的這茶罐有一種奇特的靈韻,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種。看著看著,眼睛都拔不出來。
陳銘的這種茶罐一上架,那個顧客就下單買走了兩個,不過那名顧客沒有食言而肥,同時還另外買了陳民安的陶器。
“開單了!真的開單了,這一單,賣了五百多。那人一口氣買了十幾個陶器。”陳民安興奮地說道。
這一窯總共幾百各種小陶器,十幾個陶器,只是開了一個張而已。如果全部賣出去,去掉成本,倒也能夠賺個大幾千塊。只是要全部賣出去,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萬事開頭難,有了這個開張,後面也許會好很多。
只是第一單過後,陳民安的網店就沒再出現新單。
讓不時重新整理後臺統計的陳民安有些緊張不安。
“別總是去看。蘇支書不是說了麼?這開網店,感覺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所以要有釣魚的耐心和技巧。”馬巖勸慰道。
馬巖也聽過培訓課。
網店,直播帶貨……這些新鮮事務,對於基層幹部來說,也許就是開啟困境的鑰匙。所以各級官方對這些新興事務都比較重視。鼓勵基層幹部透過這些新銷售途徑解決銷售渠道不暢通的難題。
陳民安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讓他完全不去管,他又哪裡能夠做得到?
瓦罐全部搬了出來,發現還是有一小部分變形,或者碎裂。損耗率還能接受。這老式的瓦罐窯,只能達到這個水準。能夠出這麼多良品,已經算是不錯了。
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陳民安的網店又下了幾單。都有一個特點,每一單裡面,都會帶上一兩件陳銘的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