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史從雲很快從傷感中轉喜,笑道:“不過正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漢、唐都已過去,漢唐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天下,該咱們說了算。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郭廷謂唸了一遍,隨即道:“好詩,好氣魄!”
“敢叫日月換新天.......”向訓喃喃自語,隨即說:“大帥的胸中豪情壯志啊,非我等所及,但老夫也請大帥帶上某,如果有機會,某也想看看是什麼樣的......”
“某不懂,反正大帥總沒錯。”王仲這樣的文盲聽不懂,只得高聲吆喝,引來眾人大笑。
只有身為監軍的潘美面色不對,神情糾結,只是誰也沒注意到。
看著興致很高,熱烈討論的眾人,史從雲突然有有一種感悟,身為領導者,只有理智和聰明的頭腦是不夠的,還需要理想主義情懷,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現實是很殘酷的,而美好未來很遠,所以要教大家學會想象,否則難以堅持........
史從雲想了想,“幽州要拿下僅僅靠現在的兵力是不夠的,回去報捷的人已經派了嗎。”
郭廷謂點頭:“早派出去了。”
“某親自寫信給官家,說明這裡的情況,同時請官家把澶州駐留的兩萬後備人馬排程北上,這樣一來幽州這邊就能有六萬人馬。
屆時兩萬人負責到北面阻援,阻止遼國各部族軍到達城下,剩下的圍攻幽州,這城遲早能拿下。”史從雲規劃著。
向訓有些不樂觀的說:“只怕糧草難以支援......”
“試試吧,不行就撤軍,遼軍主力盡散,咱們也沒危險。”史從雲說到這,眾人都點頭。
他心裡也擔心糧草的問題,大周連年征戰,國家其實已經到了勉強支撐的邊緣。
趙匡胤後來為什麼突然調轉方向要先打蜀國,打蜀國之後還大舉搜刮,而且趙匡胤打仗風格是快、省,計劃緊密。
一打就是雷霆一擊,直中要害,短時間內結束戰鬥;很大的原因就是“帤藏空虛”,國家已經窮得掉渣了,打不起持久戰。連綿的戰亂,加上後周幾年接連不斷的出兵,到末期國庫裡其實已經沒什麼錢了,這時候的大周也差不多。
連年的戰爭是有代價的,這幾年的大戰,高平之戰和荊楚之地至少還有些獲利,至少也是收支平衡。
但伐蜀和打淮南這兩場短期都是虧損的,秦、鳳、成、階四州太窮;淮南原本可以賺,但南唐反擊不斷,劉仁贍、林仁肇和朱元等名將也很能打。
投入太大,時間太長,十四州打了兩年多,如果不是史從雲按照歷史走向要打三年,水陸兵馬投入超過十萬,後勤人員超過二十萬。
最後幾乎完全消耗性的就是這次的伐遼之戰。
河中府大軍,李筠遼州大軍,李重進定州大軍,官家郭榮澶州大軍,加上他史從雲的北路進攻主力大軍,共有五路大軍調動,十幾萬人馬,前後四十多萬後勤人員,幾乎是掏空國庫打的。
現在連他也想趕快打蜀國了,也怕國家支撐不住。
只是都到了幽州城前,就這麼退兵也心有不甘,即便知道連年征戰已經使得國家帤藏空虛,也想搏一搏。
史從雲心裡第一次迫切的想要打蜀國.......
心裡也有些懊惱,如果他當初先把蜀國滅了,有蜀國的財富錢糧支援,這次拿幽州就是十拿九穩的事,而不會這麼勉強,進退兩難。
就像當初秦、漢、唐初故事,以巴蜀為錢糧倉庫,穩固後方,發秦地雄師,天下誰與爭鋒?
.........
當史從雲兵圍幽州之時,有大量的信使已經從河北各處往南,帶來周軍與益津關外打敗遼軍,俘斬五萬,擒獲遼國南院大王,南京留守,將校官員二百餘人的天大喜訊。
大捷的訊息從河北一路沿途傳播,一直到黃河邊上,如風般快速吹過黃河,直入大梁.......
而史從雲不知道的是,益津關之戰打響的當天,官家因為病體難以支撐,已經起駕回京,韓令坤率大軍隨行,退過黃河保衛大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