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偷襲成功就可以直接登基做皇帝了。
司馬德宗不過是小娃娃一個,他可沒有任何的能力阻止任何人。
“是啊!”
“你說得對!”
“那我們就快快行軍,別再耽擱了!”
說時遲那時快,何無忌一壺茶都沒有喝完就站了起來,他心中有一種預感,總是讓他惴惴不安。
建康?
京口?
在他的頭腦中反覆的閃過,京口的劉牢之,一向驕橫,現在雖然是臣服於王謐,但是,總有些面和心不和的傾向。
當王謐勢大,且沒有人需要他劉牢之的時候,他自然會安心呆在北府,這對他也沒有什麼損失。
還可以繼續做他的大將軍,他何樂而不為?
可要是有人勾搭他呢?
他還能坐得住嗎?
而建康城,那也是一大隱患。
一邊是婦孺,一邊呢,又沒有什麼特別得力的將領守護,當初王謐帶領大軍出征的時候,何無忌就曾經提醒過他,為了建康城的安定,似乎應該留一位將領在這裡看守。
可他卻沒有同意。
現在想來,這樣做自然是有對有錯。
因為名將濟濟,材料豐富,以至於攻城獵地基本上是毫無障礙,可用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
分兵突進,完全不需要考慮會有哪一路是拖後腿的。
至於錯處,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
傾巢出動的反面,自然是巢是空虛的,而當時的王謐,顯然並沒有關注到近在揚州的司馬尚之。
誠然,在司馬道子死後,建康城的司馬勢力基本上都被打垮了,沒有能夠站出來,掌握軍權的。
而那些散佈在各地的司馬家疏宗,能力也不足,距離還遠,實力也遠遠未到可以和北府兵抗衡的程度。
於是就被王謐忽略了。
人都說,再精明的人也難免百密一疏,現在看來,同樣的故事也要在王謐的身上發生。
不過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王謐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似乎也不是那麼難理解。
北伐大軍是由兩支隊伍組成的,北府自然是王謐最為信任的,也是心腹部隊。
這裡面的將領,王謐是捨不得留在建康的,也確實不能讓他們留下,這些人都是戰鬥力最強的,哪一個都能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當然是不能放棄的了。
至於荊州兵之中的將領,掰開手指頭算一算,也是一個都不敢留在建康。
桓衝就不說了,雖然王謐很信任他,不管是從歷史上還是現實當中都可以看出,老爺子對大晉朝廷是沒有二心的。
但是,他終究還是年齡太大了,而且,譙郡桓氏一向與大晉朝廷不和,在這樣的敏感時刻,把桓衝放在這裡,還沒有人防備他,朝廷上的諸位大臣,如何能夠放心?
桓玄?
呵呵。
這就更不用說了,要是把這個小子放在建康,不必等司馬尚之了,就他便可以讓建康城風雲大動,陷入一片混亂。
所以,思來想去,要想不給建康城留下隱患,就只有全都帶走比較安全。
要麼,就讓劉裕留在建康,這倒是個極為穩妥的人,也完全可以守護住建康城。
但是,王謐又捨不得。
況且,事實證明,北伐戰場也確實是離不開劉裕。
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