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道隨大流的重要性?
別人早就已經開始下河游泳了,你還在旱地上站著,等到別人都過河了,過到了王謐這邊,他這個氐秦的舊將,打算就一直這樣站著嗎?
還惦記著前朝嗎?
就不打算出一份力?
符飛就好像是個左右橫跳的小跳蚤一樣,一會這樣,一會又想那樣,舉棋不定的下場就是,你看,如果用粗俗的話來講,那就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用來形容符飛的狀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符飛不想出兵相助,這是王謐明知的,因為別人比符飛距離建康更遠的將軍都已經回信了,甚至大軍都已經開始啟程了。
區區徐州,彷彿就在眼前,可是他符飛的回信就是沒看到,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不就是說明,符飛並不想合作嗎?
對於這件事,王謐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他現在所有的心神都放在了北伐大事上。
對於符飛,以及其他的一些零散的氐秦守將,寫這封信,徵召部分騎兵的用意也就是試探一下他們最近的心思。
看看他們還安定否。
這裡面還有一個隱含的用意:那就是等到王謐來做大統領的時候,對於他們這些異族的騎兵以及守將,是一定要有一個說法的。
如果都是同族,那就好辦些,本著能救一波是一波的原則,只要他們自己不搞事,王謐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
畢竟,晉末的這一波人實在是太可憐了,他們飽受戰火蹂躪,時間太過漫長了。
只要可以採取其他的措施,避免戰爭,避免殺戮,他還是願意去試一試的。
但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經歷了晉末的亂世,整個中原盤踞的部落民族,大約要有百萬人以上。
這樣大規模的異族入侵,僅僅依靠新的朝廷建立就想把他們統統都趕回草原,亦或者是讓他們全部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安安生生的像農耕民族一樣,種地養家,這是不現實的,是一個幻想。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謐當然不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個以漢人為主體的新的朝廷,和這些不久之前還在中原肆虐的部族是很難做到和平相處的。
那怎麼辦?
你可以相信他們嗎?
他們又相信你嗎?
信任是互相的,而對於王謐和諸多部落的雄主來說,信任恰恰又是最缺少的東西。
其實,在很多堪稱雄壯的朝代,這些問題也依然只是被擱置,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輝煌的大唐採用羈縻州的方式來管理那些遠離中原的臣服區域,那些草原部落只要是表示臣服於我大唐,願意和好通商,不要鬧事,就可以算是我大唐的疆域。
然後呢,我大唐心眼寬,也沒那麼多計較,就還是用你們自己的部落首領來管理原來的區域。
我大唐就不派遣高階官員去摻和你們的事情了。
李唐發家就是在北境,那裡在隋時已經是各種部落民族交錯雜居的狀態了。
對於這些民族,李氏一族清楚的很。
他們內部的紛爭很多,為了搶地盤,那是可以說幹就幹的,和漢民族的那種寬仁為主,能忍則忍,為了大局的想法完全不同。
而且,他們的地盤距離中央朝廷又過於遙遠,以古代的交通水平來講,實在是鞭長莫及。
既然也無法實現郡縣制的有效管理,那麼,就讓他們原湯化原食,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