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看不上。
於是,王謐想要的那種人才,抱歉,在琅琊王府根本就找不到。
於是,只能求助於街上投奔來的這些別有用心之徒了。
他們這些人雖然幹正經事的本事沒有,但是作惡的能力卻是非比尋常,人盡其能,不過如此。
總有他們能夠大展拳腳的時候,現在就先養著他們一段時間吧。
也不是養不起,也不會花費太多的錢財,畢竟能夠透過大王初步篩選的人還是很少的。
就算其中有些長了歪心眼子的也不必擔心,從外表上來看,絕對看起來還都是很有能力的。
買入不虧。
至於其他的一些人,其用途就更加明確了,不過就是湊人頭的,壯一個聲勢。
要讓外界看起來,投奔大王的人是那麼的多,大王全都慷慨的接受了,並且給予了很好的待遇。
這也是他邀買人心的一種方式。
看吧!
這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人,有些甚至還是建康城裡有名的宵小兒也被琅琊王接收了。
其他人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但凡有一技之長就可以衝啊!
如此一來,投奔王謐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大家的顧慮也會越來越少,至於將來,這些人會不會都派上用場,那是以後的事。
現在還不需要過多的考慮。
然而,除去這些人,能夠真正為王謐辦事,同他出生入死的人又在哪裡?
不是這些人,他們是不可能的,沒有那個互信,也沒有那份基礎,只在北府!
是的!
雖然桓氏一族的人也很好,在朝廷上有根基,能力也還說得過去,但是,從情感上來說,王謐對他們的信任還是寥寥。
若論能夠委以重任,還是要看北府的那一幫兄弟們!
當然了,現在,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劉穆之,有他一個,就抵五個了,基本的構架是有了。
還有朝堂上現有的那些人馬,也都是可以安排差事的,他們這些人,除了郗恢那樣的死硬分子以外,其他的人,最多也就是對王謐登上大位超出同伴有些不滿而已。
但是,只要是名分定下來,他們各自又有了差事,也就會認認真真的做事,不會鬧什麼矛盾的。
除此之外,這些人馬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基本上還是出自一些體體面面的舊家族。
雖然不見得都是頂級世家,但一般來講也都是有點家底,有點人望的,這在魏晉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就比如,徐羨之這樣的,如果不是他的家族在荊州也屬於望族,桓老爺子才不會推薦他呢!
這個年代能夠在朝堂上站的久,站的穩的,基本上都是要有點家族背景的。
除非是武將,那是要拼命的,要真刀真槍,動真格的。
只講究那些出身、門第、家族淵源就不夠使了,戰場上的事情,戰場說了算,誰能在戰場上存活下來,並且打漂亮仗,誰就有資格站在朝堂之上。
這種事,只是依靠內鬥,是不行的,都要拿出真本事來的。
尤其是現在,眼看就要建立一個新的朝代了,北伐在即,不拿出點真本事來,還想擠進名將的隊伍裡和大家一起混飯吃?
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