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在襄陽戰場上,王謐就已經看出來了。
這一點,從後世對他極高的評價各種褒獎之中也可以看出來,後世的種種美譽,可以保證桓伊的人品,算得上是非常的高尚了。
於是,王謐可以放心大膽的重用他。
這也是他著力和荊州兵聯合的一大原因,荊州包括譙郡桓氏也還是有人才的。
只是,他們一直都和中樞朝廷很疏遠,就算是有人才也沒有用武之地而已。
而現在,王謐和桓伊的關係很好。在他的激勵之下,一直以來平淡度日的桓伊也燃起了鬥志。
這才是最重要的。
年紀輕輕的,難道就真的想要彈琴吹笛過一輩子了?
王謐深知,這樣的淡泊名利,不過是被時局左右,畢竟想當年,把桓伊請出來鎮守江州,都是費了好大的力氣。
司馬曜都根本不相信他,最後重用了桓伊,那還是看在他確實很有能力,在同僚之間口碑很好,這才給了他一個機會。
在司馬曜看來,這都是開了天恩了!
現在想起當初司馬曜見桓伊時候的場景,都可以感受到那種深切的不信任,惶恐。
還記得司馬曜端坐在御座上,看到桓伊進殿,便斜睨著眼睛,十分不爽的樣子。
當有人介紹桓伊的時候,司馬曜抬了抬眼皮,突然說道:“這就是那個譙郡桓氏的人嗎?”
雖然皇帝陛下沒有再說任何挑刺的話,他的話也十分正常,但是,頃刻間,桓伊還是冷汗直冒。
因為,他是當局者,他太清楚,司馬曜這句話的來歷了。
凡是出身譙郡桓氏的人,我們都不信任,為什麼找他們家的人?難道,我大晉沒人了嗎?
被這樣的挑剔了一番,即便後來桓伊還是成功赴任了,但是,他也很清楚,司馬曜是不相信他的。
而對於他來說,能夠清心寡慾的過好日子,並且把江州把持在自己的手裡,就已經不錯了。
會與更進一步?
別開玩笑了!
不可能的!
於是,長久下來,桓伊的進取心也就淡了,再加上,他本來就不是野心勃勃的那種人,給他一塊地盤,他可以建設的很好,但是呢,他也不期待有更大的建樹。
在江州,他也算是自得其樂。
轉折點就在襄陽,自從和王謐見過,可以說,把桓伊那平靜的內心徹底攪了個天翻地覆。
自此之後,他的內心就時常湧動著一股躁動的情緒。
他知道,那是期待建功立業的野心。
對於他這個人來說,這樣的野心也說不清是好是壞。
好的地方自然是在於,男子漢大丈夫,有誰不想建立一番功業?這不正是他們一直以來的追求嗎?
桓伊也終於算是覺醒了。
壞的地方也是有的。
畢竟,桓伊的清閒日子實在是過的太久了,真的可以振作嗎?
振作,畢竟是一件很耗心力的事情,作為一個世外高人,懶散慣了的將軍,要是讓桓伊去做個世家公子,閒雲野鶴,不時的參與一下朝廷上的事情,或許還可以。
但是上陣打仗?
一時半刻的或許還可以,時間長了的話,那就不一定撐得住了。
要想和王謐一起成就宏圖大業,非要拿出非常大的決心勇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