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荊州兵的機會可是僅此一次呢!
以往,荊州兵,尤其是譙郡桓氏和朝廷的關係很緊張,而且,這種關係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緩和。
朝廷一向是不信任桓氏一族的,以至於,這些年,明明桓氏也有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將領,但是,卻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雖然朝廷已經宣佈,只要荊州兵能夠認同朝廷的領導,不再搞事,那麼這塊地盤也可以放給桓氏一族自理,朝廷不會干涉。
按理說,做一個土皇帝不是很好嗎?
是啊!
一開始是很好,但是時間長了,那種被朝廷和更廣泛的範圍內的同僚們疏遠,看不起的感覺,還是讓桓氏一族的人很是彆扭,心裡不舒服。
人畢竟是社會化的生物,他們還是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的,而司馬家是沒希望了。
他們對桓氏一族的忌憚是天生的,根深蒂固的。
而王謐就沒有這個方面的顧慮,他並沒有對桓氏一族有成見,將來,如果有新的朝廷的話,那麼以往的恩怨就可以算是一筆勾銷了。
更不只是有仇怨,甚至還是有恩情了呢!
畢竟在襄陽的時候,桓老爺子就以他獨特的嘻嘻哈哈個性和王謐結下了比較深刻的感情。
也算是有了兄弟情義。這以後,在王謐那裡,荊州兵也好,譙郡桓氏也好,也算是有了面子。
這還不說,桓老將軍還注意對人才的培養。
比如徐羨之之類的年輕人,就是在他的提拔之下被派到建康城來投奔的。
這都是桓衝精心挑選出來的人才,既然沒有回程的意思,那就說明,徐羨之得到了王謐的認可。
這樣一來,桓老爺子也放心了。
接下來,他們桓氏一族的人才也不能落後,必須也扒拉出來幾個,送到朝廷上。
這樣以後,在新建立的朝廷上,才能夠更有話語權,也能算是躋身朝廷重臣了。
而桓衝用心良苦選出來的人,自然是相當的優秀了。
絕對的人才,還非常年輕。
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在桓衝的眼裡,這一位少年可是比徐羨之更優秀了。
絕對是他桓氏一族的千里駒,他有自信,只要是王謐見了他,一定會非常欣賞的。
根本就沒有不喜歡的理由。
而此刻還在建康城忙碌準備的王謐,也收到了京口那邊送來的訊息,他不得不佩服,他這邊送去的訊息恐怕還沒抵達荊州,桓衝就已經來著大隊伍趕過來了。
這隻能說,是心有靈犀。
不等王謐召喚,桓衝就知道,北伐即將開啟,這場大戰,絕對少不了荊州兵出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桓衝對於王謐的愛好是瞭解的相當清楚了。
除了他自己,桓伊也被他拉上了。
這也太貼心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桓伊還在江州鎮守,而現在就可以一同趕赴京口,和王謐匯合,這就說明,他也是很早就啟程了。
這樣就太完美了!
正合吾意!
桓衝性情舒朗,是個做主將的好材料,至少,他可以讓手下計程車兵都保持一個昂揚的心態,效忠於他。
但是,論及打仗的戰術,老實說,和桓伊還是無法相比的。
桓伊年輕,前途無量,人也機靈沉穩,這些都是他硬體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熟練運用各種戰術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