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嗎?
對!
這也是王謐一直能夠左右運作反覆折騰而不倒的基礎之一。
想想看,如果司馬道子還在,如果再狗二十年,等到司馬消難長大成人,這一場爭鬥,還會有王恭的份嗎?
如果是司馬道子或者是司馬家任何一個稍微有點能力的大王作為朝廷的主腦,伸手向王謐要北府的軍權,他能夠堂而皇之的就當做沒聽見嗎?
他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就拒絕嗎?
他不能!
不管這個大位是怎麼來的,總而言之,現在的大晉還是姓司馬的。
司馬家的人掌兵,天經地義!
那麼王恭呢?
他又算是哪根蔥?
他現在的權力來源,又是什麼?
雖然王恭自己不承認,但是,事實擺在眼前,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如果,不是王貞英做了太后的話,王恭是絕對不可能掌權的,至少也會有人和他爭一爭。
但是,王貞英又代表誰?
毫無疑問,是大晉,是司馬家!
這也是王貞英和王恭經常意見相左的原因之一。
雖然私底下,王貞英當然是向著自己的孃家的,但是在大面上,她必須維護大晉的根本。
如果她不這樣做,她的這個太后的位子都坐不穩。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要平息物議,把北府兵交給和太原王氏毫無關係的王謐,是最合適不過的。
從根基上來講,王謐要聽從謝安的指示,而軍隊呢,又實際掌控在王謐的手中,他是來自琅琊王氏的。
朝廷上日常處理大政的,則是來自太原王氏的王恭,現任國舅。
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衡,幾乎是照顧到了朝堂之上的幾大世家,讓每一家都可以美美吃肉。
而如今,王恭居然想要打破這種平衡。
不得不說,是過於自私自利,自不量力了。
把北府也交給王恭,朝廷上的事情也都是王恭在把持,那麼別的家族會答應嗎?
必定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這可是實打實的利益之戰,甚至比王謐帶領北府反手指向建康朝廷還要棘手。
把王貞英的根給刨了,他王恭還有留在朝廷裡的必要嗎?
真是分不得輕重。
雖然王貞英幾次暗示王恭,讓他稍微隱忍,不要處處挑釁,但是,很遺憾的是,王恭完全沒有聽進去。
他有自己的一套原則,並且沾沾自喜。
現在,他正在為郗恢的發現欣喜萬分,有了這個訊息,參劾的奏疏就會更加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