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還有重要的任務在身上,王謐都懷疑,他會一頭撲到他懷裡,痛哭流涕。
“謝襄,快坐,會飲酒嗎?”
“不妨喝點,暖暖身子。”
現在已是深秋,徐州這邊的天氣不比建康,已經是比較寒涼的了,而謝襄常年跟在謝安身邊,以前別說是北地了,就是建康城也從來沒有踏出過。
現在想來,也不知道建康那邊的形勢究竟怎麼樣了,是不是徹底亂了套,要不然謝安為什麼會把自己最為喜歡的小跟班也派了出來?
但是,看謝襄進帳之後的種種表現,應該也沒有那麼緊急,要不然,謝襄早就不會給王謐開口的機會了。
早就竹筒倒豆子一樣的,全都吐露出來了!
而他來到帳中,只是把謝安的書信交給他,卻並沒有著急訴說,這就說明,建康那邊的局勢還穩得住。
謝襄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端起了酒碗。
古人飲酒都比較早,謝襄已經十三歲了,已經是可以飲酒的年紀了,只不過,在建康那邊,謝安把他當親孫子一樣的教養,總是對他管教的很嚴。
可以喝酒,卻不能多喝。
於是,王謐這邊提供的大碗就有點……
過於粗放了。
他咕噥了一下喉嚨,最後還是鼓起勇氣,端起了酒碗。
好樣的!
果然歷練一下就是不一樣!
王謐暗中稱讚,其實他也知道,謝襄年紀小,這些酒對於他來說是過多了些。
但是,他還是倒了,就是為了看看謝襄有沒有長進。
現在看來,這一趟,他是走對了!
長大了,成了個有勇氣的爺們了!
古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對於這些十二三歲的少年郎,在現代社會,才剛小學畢業,還是一家好幾口人關注的重點,生怕有一點差錯。
但是,在古代,十二三歲卻是已經可以做事的年紀了,甚至,在南朝時候,由於戰亂頻仍,境內局勢不穩,很多十一二歲的小娃娃也被皇帝派往地方上鎮守。
對了!
說的就是劉裕的那些孩兒們。
歷史上的劉裕因為生子較晚,當然了,他現在也還沒有兒子,稱帝又是在五十以後,以至於,他的後代,在他隕落之後年紀都很小。
但是,自己打下來的地盤絕對不能無人看守,讓誰去?
交給那些值得信賴的將軍自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也要看到,由於這個階段,戰亂不斷,原本屬於晉末時代的名將也凋零甚多,那些和劉裕一起起家打天下的大將軍們,很多都在劉裕功成身就之前就倒下了。
於是,計無所出,又無人可用的劉裕,只得把自己年幼的兒子們都分封到各地去鎮守。
而效果,當然是不怎麼樣的。
不只是不怎麼樣,甚至效果還非常之差,反而起了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