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重生之女將星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潤都李匡

第一百七十一章 潤都李匡 (第2/3頁)

但潤都也沒有別的可以求援的物件。金陵?金陵並無將軍帶兵馬駐守,只有城內軍馬,可也不能離開城來潤都,讓金陵陷入危機。大魏的兩大名將,還有一個肖懷瑾,可惜肖懷瑾遠在涼州,遠水解不了近渴。

一時間,李匡心中暗恨奸相奪權,若非如此,肖懷瑾帶著的南府兵,也一定可以將這些烏託人打的滾回老家,再不敢踏入大魏土地。

正在沉默的時候,趙世明突然開口:“李大人,可還記得飛鴻將軍當年在城內時,曾挖過一條隱秘的地道,可通往城外?”

眾人都看向趙世明,這件事大家都不陌生。當年西羌人就在潤都城門外大肆屠殺沒能進的了城的百姓。飛鴻將軍令人掘出地道,暗中將城外百姓聚集一處接到城內來。當時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那些百姓對禾如非感恩戴德——他們原先以為自己已經被遺棄了。

“你想說什麼?”李匡問。

趙世明嘆息一聲,站起身來,對李匡俯身行了一記大禮,“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趙某年事已高,又是潤都的縣令,自然不會離開,與城中百姓共存亡,但……趙某的孫兒,如今才三歲。”

“請李大人允許趙某讓家丁帶著孫兒由地道離開。”

眾人一震。

緊接著,就有人跟著趙世明的話說:“求李大人準允母親帶著妻兒離開。”

“求李大人……”

這裡的人都已經抱了必死的決心,唯一牽掛的,也無非是家人安危。紛紛請求李匡給妻兒老小一線生機。

綺羅抿了抿唇,偷偷瞄了瞄趙世明。

果然,下一刻,趙世明就怒道:“荒謬,你們人人都要帶家人出城離開,百姓紛紛效仿,到最後,烏託人都不用打,我看這座城就空了!”

“你們這是在,動搖軍心!”說到最後,語氣陡然轉厲,殺伐之氣盡現,眾人噤若寒蟬。

綺羅退到了一邊,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說話。

一片安靜中,突然,外頭有人來報:“大人,大人——”

“何事驚慌?”李匡蹙眉。

“咱們那個地道……地道……有人進來了!”

“什麼?”李匡一下子站起來,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禾如非來了?畢竟除了當年爬過地道的那些百姓外,禾如非是親自走過地道的。他問:“可是飛鴻將軍?”

“不是……”衛兵道:“說是,說是……”

“武安郎禾晏。”話音未落,門簾又起,一個穿著紅衣的少年走了進來。

這是一張李匡不認識的臉,這少年年紀也不大,頂多十六七歲。生的很是清秀明朗,最吸引人的是那雙眼睛,熠熠發光,如明亮的寶石。他唇角帶笑,見著一屋子的人也沒有半分慌張,氣定神閒的衝李匡拱了拱手:“見過李大人。”

李匡皺眉,喝道:“你是何人?”

禾晏指了指自己的衣裳,又從袖中抖出一個印信,拋給李匡,“在下禾晏。”

印信是真的做不得假,這冠服瞧著也是真的。只是李匡好歹也為官了許久,禾晏這個名字,還是第一次聽說。一時間有些狐疑,倒是旁邊的綺羅“呀”了一聲,輕聲道:“武安郎?可是先前與肖都督在濟陽城裡,火燒運河,大敗烏託人,最後陛下親封的那位武安郎?”

說武安郎沒人認識,說火燒濟陽運河大敗烏託人一事,卻是人人皆知。眾人驚訝的看向禾晏,是記得當時有一位肖珏的親信與肖珏並肩共戰得封進官,但竟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少年?

年紀未免也太小了一些。

莫不是假冒的?

眾人越是懷疑,李匡倒是放心了一些,真要是烏託人的陰謀,犯不著找一個半大孩子來惹人懷疑。不過……他問:“你如何知道濟陽城裡的地道?”

“我不知道啊,”禾晏道:“都督告訴我的。”

肖懷瑾?李匡心道,以肖懷瑾的本領,查到這條地道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他心中生出期待:“是肖都督讓你來的嗎?肖都督是不是打算支援潤都?你此番帶了多少兵馬?兵馬不能進地道,你們的人是不是都在城外守著?”

禾晏盯著李匡,這人連日來辛勞守城,眼中起了血絲,看起來十分憔悴。不過幾年未見,他看起來也老了許多。面對著這樣期盼的眼神,禾晏緩慢的搖了搖頭:“是我自己來的,我沒有帶兵馬,城外也並無南府兵守著。”

一屋人的喜悅霎時間被禾晏的這句話沖淡,李匡問:“你在說笑?”

禾晏取回自己的印信揣好:“我是陛下御封的武安郎,有緊急兵事,可以不聽從都督指揮。”

李匡看著她,覺得這少年簡直莫名其妙。他一開始以為禾晏是聽肖珏的指揮而來,如今告訴他,是禾晏自作主張?他問:“那麼武安郎,你一個人來潤都,難道是來遊玩的嗎?恕我無法理解。”

禾晏笑了笑:“我是來幫你的。”

“就憑你?”

“就憑我們。”

話一出口,只聽得外頭又響起人的聲音,“對,還有我們!憑什麼看不起人!”

最新小說: 軍爺有色之嬌妻難寵 龍鳳呈祥 妃戲邪皇:皇上來接駕 南方紀事 女王駕到:總裁,快來撩! 生財娘子 我家少年郎 白色橄欖樹 吃貨皇後命(卷二) [白蛇傳]愛上出家人 腹黑男神:億萬寵愛 古代人保護區 濃情秘愛:傅先生喜歡我 炮灰女配:紈絝厲王妃 我能讓總裁睡覺 福寶四歲半,她成了反派親閨女 快穿攻略:拯救反派BOSS 妻本良善 背靠九級文明,讓我信電子神明? 精靈:不當訓練家從種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