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愛道與白若兩病號約四點就從白雲寺出發了。走五里山路,登一千六百八十級臺階,於早上五點五十分到達佛母洞。
不出所料,長長的隊伍,凱恩排第一位,為兩人節約了很多時間。
佛母洞又叫千佛洞,因釋迦牟尼佛也叫千佛,所以千佛洞供奉的是佛陀,而不是佛母摩耶夫人。千佛洞之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大而明,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使兩洞相通。世人入洞即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所以佛母洞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但如果真是這樣就能脫胎換骨,那還要修仙修佛做啥,鑽一鑽洞就行了,世人也還真是奇怪。
大愛道與白若行動不便,都沒有進入內洞,但即使他倆身體方便,他倆也很有可能不會體驗出入洞的感覺。大愛道看著這個如女性結構的洞口,感覺有些尷尬,只是在洞外禮完佛後就出去了。白若站在洞口,看著善信們出入洞口,心裡總是有些絲絲的遺憾與慚愧,三千年來,做了幾十輩的夫妻,她都未曾給大羿生過一兒半女,造化弄人,她也想重生,但她卻無能為力,這估計才是白若堅持要來佛母洞的真實原因。
大愛道與白若並不嫌麻煩,從佛母洞出來,原路返回白雲寺,三人各個殿宇禮佛繞廟完畢才又返回去,經金燈寺登南臺。多走了一個來回,多花了近四個小時。
南臺是五臺山中獨立的一座山峰,其他四座山峰連綿起伏,唯有南臺另為一峰,山勢平緩,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所以為錦繡峰。頂上建有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菩薩。普濟寺西南約三公里的有個古南臺,是普濟寺的下院,南臺頂南側有古十大青寺之一的靈境寺,坐落於靈境溝中。
白若雖然腿瘸,但心很誠,一路見佛禮佛,見塔繞塔,大愛道也被感化,一路相伴。體力活都被凱恩承包了,反正他也不累。
從南臺頂到西臺頂也是相對較長的一段路程,三人經金閣寺,到獅子窩,拜大護國文殊寺,繞萬佛寶塔,已經是下午五點,三人在此掛單休息。
這裡真是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分不清是娑婆世界還是聖境淨土,估計在白若眼裡,到處都是淨土,在凱恩眼裡到處都是穢土,大愛道估計會有些傻傻的分不清楚。
由於接下來的地方,無需排隊,所以次日起的相對較晚,約七點才啟程。拜過吉祥寺,還沒到西臺頂,碰到一位老太太,白髮蒼蒼體弱多病,來到大愛道面前,希望大愛道給些施捨幫助:“這位菩薩,我人老了,身體也有些病,能給點錢幫幫我嗎?”
這裡有幾個要錢的老太太老大爺,不知道是真是假。白若看的真切,她沒有動,只是靜靜地看著大愛道。
大愛道當然不會在女人面前失了風度,從凱恩那裡拿過一些錢,抽出一張五千的鈔票給老太太
“您去買點吃的吧。”
大愛道出手還算大方,畢竟他也確實不缺錢。
“你看,你手裡還有那麼多,在多給點吧。”
大愛道猶豫了一下,又抽出兩張五千的,給了老太太。
“您看這樣可以了嗎?”
“你這樣給的說少不少,說多不多,一個月後,我又要來這裡麻煩別人,那時候,我身體是不是還能堅持上的來,我也不知道,要不,你把手裡剩餘的都給我吧?”
老太太很會看人,這個大愛道好像很好說話的樣子。
大愛道猶豫很久,問凱恩還有多少錢,凱恩顯然認為這樣做不合理,說道:
“你要這麼給,你有多少錢都不夠。”
大愛道又問白若,問她還有多少錢,白若看的真切,又不好明說,於是答道:“足夠三人所有開銷的費用。”
白若其實是在明顯暗示大愛道該給就給,不必猶豫。
大愛道聽白若這麼說就把手上剩下的四十多萬都給了老太太。畢竟他不缺錢,如果說先前有些猶豫,估計那也只是他擔心現金不夠用,因為有些地方是必須用現金的。
就在老太太接過現金往布袋裡裝的時候,突然出現兩個保安類的中年壯漢,拿著棍子類的東西跑過來一邊追,一邊喊“不要給她,她是騙子,不要給她,她是騙子。”
體弱多病的老太太立即來了精神,撒腿就跑,但終究跑不過中年壯漢,不一會兒,兩個中年壯漢就拿著老太太的布袋過來:“這是她騙你們的錢,你們點點,看有沒有少?這年頭,這種事是怎麼都抓不完,哎,敗了五臺山的名聲!”
大愛道點點,拿回自己剛才給的五十萬,剩下大概一兩萬,連著袋子還給了保安,保安看著還剩下一點點,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於是死活不要,非要大愛道收下剩下的錢,大愛道執拗不過,只好收下。送給他們一些水和食物,以表謝意。
經過這個小插曲,三人繼續前行,很快就到了西臺頂。
西臺“月掛峰顛,儼然若懸”,所以叫掛月峰,頂上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佛法如雷,能使眾生覺醒。
照例是禮佛繞塔,完成後,時間正好是午餐時間,在法雷寺用齋飯,凱恩補給了一點水與食物,三人繼續上路,奔中臺而去。
一路上坡,但並不難走,路邊的牛、羊、馬很多,都是山下的居民夏天放上來,秋天再領下山,週而復始,無人看管的。本來是很自然的景象,沒什麼事,但白若看到一公一母一牛犢三頭牛悠悠的吃草的時候,有些感觸,眼眶有些紅。大愛道也沒太在意,想想可能只是女人就是會多愁善感一些吧。
中臺“雄曠壯闊,翠靄浮空”所以叫翠巖峰,頂上有演教寺,供儒童文殊。中臺是五臺之中最恢宏的一個,這裡有體量極大的石佛群,文殊菩薩的金身,演教寺和掛滿風馬旗的佛塔。三人一一禮佛繞塔,只有在這裡才有露天的佛像群,才有機會繞佛雕。
離開中臺,就只剩最後一個北臺了。
三人馬不停蹄,繼續前行,沿著一路刻有佛家語錄的石柱,經澡浴池寺,兩個半小時後就到達了北臺。
北臺,“狀似斗杓,高峻插天”,所以叫葉鬥峰,頂上有靈應寺,供無垢文殊。北臺作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
說來奇怪,山中素來上午起霧,但等三人登頂之後,下午時分,居然突然起了大霧。不在山頂,不在山底,就盤旋在山腰,霧氣較重,看不見山腰遠處的人群,但有清晰的寺廟。遠處一點都看不清楚,近處雙目所及的地方卻歷歷在目,清晰無比,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
兩人照常是禮佛繞塔,五爺廟香火太旺,三位並沒有進到五爺廟,只是右繞寺廟三匝,就離開五爺廟了。考慮到當日要趕到鴻門巖,三人在北臺頂堆了個大瑪尼堆,就開始往鴻門巖走了。
途徑華北屋脊大門,拜過法雲寺,晚上7點到達鴻門巖,三人圓滿一週完成五臺大朝拜,當晚在臺懷鎮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