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有典韋的功勞!
典韋曾對典滿說過:“萬事只需聽從阿福安排即可。”
曹朋,對典韋有救命之恩。這一點,又非許褚可比……曹朋和許褚,說穿了是利益的聯合。但是曹朋和典韋,那是過命交情,性質絕不相同。
而且,許儀比典滿有心計。
這一點也和他們的父輩相同……
許褚,比典韋聰明,但卻正是因為這樣,曹操更喜愛典韋,而非許褚。
讓典滿隨行?
倒也不是不可以……
“既然如此,我會與二哥說明……第二個要求呢?”
法正笑了,“我需等待時機,一旦公子將此事託付於我,莫催促,我自有主張。”
“可!”
“第三個要求,我需要一個嚮導。
不過這一點對公子而言,並不困難。所以,我希望公子能秘密前往涼州,牽制馬兒和張魯的注意力。在合適之機,我當出兵,到時自會與公子知曉。”
這就是要全權指揮,不要曹朋插手。
若換個人,斷然不會同意法正的要求;偏偏曹朋,深知法正本領,聞聽一笑,旋即應下。
法正而今,方三十有三。
勿論是閱歷還是心智,包括眼界在內,正處成熟階段。
曹朋自認,他想不出兵進子午谷的計策。隨著歷史的變幻,他那所謂的‘大局’,已漸漸當不得用。所以,倒不如聽從法正的主意。會用計,不如會用人!兩千年的歷史,無不闡明瞭這麼一個道理,曹朋非常明白。
就這樣,與法正商議妥當之後,法正隨同典滿,悄然入關。
而曹朋呢,則領文武王雙二人,帶著四個小拖油瓶,來到了長安……
四個小拖油瓶,分別是鄧艾、蔡迪、杜恕和孫紹。
本來,曹朋是不想帶他們過來。
可也不知道這四個小傢伙是怎麼得到了訊息,竟串通一處,偷偷的跟上。
直到在澠池,曹朋才發現四人相隨。
想要把他們趕走,卻有些晚了……
隨後,胡昭又寫信過來,勸說曹朋。
蔡迪鄧艾杜恕三人,在書院也算學有所成,而孫紹雖然是剛剛進入書院,但一身武藝,確是不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今他們心思已動,在強迫他們回去讀書,也靜不下心,倒不如讓他們歷練一番。
胡昭說:“友學你當年十五歲便為雒陽北部尉。
十六歲時,已經參與官渡之戰,立下赫赫戰功。這些孩子,與其保護著,倒不如讓他們取歷練一下。唯有這樣,他們才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與後世填鴨式的教育,或者那所謂的‘素質’教育想必,曹朋覺得,胡昭這種做法,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既然來了,他也不好趕走。
於是曹朋便帶著四個孩子,同時一同來到長安的,還有一個特殊人物。
諸葛均!
諸葛均本是奉司馬徽之命,來長安置業。
司馬徽準備在終南山修道,諸葛均作為弟子,自當先行。
可隨著法正的離去,曹朋身邊可就沒有一個可以從事文案工作的人。
杜恕可以分擔一些,畢竟年紀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