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最後還是勸他,安心留在西川……”
“為何?”
曹朋愕然問道。
法正苦笑一聲,“他日大王,豈能坐視益州在外?早晚必出兵征伐。
子度和我不一樣。
我孑然一身,不過一落魄之人;可他總是葭萌關守將,拜廣漢都尉之職。他冒然來投,公子未必看重。公子帳下,人才濟濟。勇武若漢升,忠直若令明,更不要說西北之地,更有無數部曲。他過來了,公子能重用嗎?”
這個……是真不會重用!
不過不是因為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的名氣。
“他日若公子取西川,子度可為內應,此大功一件。
到時候,他也可以順利得一席之地,則公子也不會小覷他,此方上上之策。”
曹朋,沉默了!
法正是真心為孟達考慮,是一個貼心的朋友。
如果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法正一直活著,孟達會像歷史上那樣反覆嗎?
然則,法正死於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
於孟達而言,他失去了知己好友,更失去了一個為他指明方向,可以讓他相信,甚至是言聽計從的導師。也許正是因為法正的離去,才有了孟達的反覆?
曹朋不得不這麼想,因為法正這一番話,讓他觸動很深。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孟達曾有知己,奈何造化弄人……
“子度,如何回覆?”
不知不覺中,曹朋改變了對孟達的稱呼。
法正頗為驕傲一笑,“正出言,子度焉敢不聽。”
我說的話,他敢不聽嗎?
就衝著法正這一句話,曹朋信了孟達。
“我可書信子度,請他做勢出兵,佯攻漢中,吸引漢中兵馬向漢水集結。而後,我乘勢兵進子午谷,輕裝直取南鄭,將那張魯一舉擒獲,則漢中可定。”
“此計,甚兇險。”
“公子,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
正因兇險,方需行事。那張魯必不會提防,與正而言,倒也沒甚兇險可言。”
“那你需要我做什麼?”
“其一,正需一支人馬,需勇力之將協助。”
曹朋想了想,道:“此乃情理,孝直不說,我亦與之,但不知孝直以為,誰可為將?”
“圓德即可!”
典滿武藝,日漸成熟。
得典韋真傳不說,更在早年間,隨曹朋打下堅實基礎,故而已覲超一流武將之行列。得家傳本領,卻換長戟為巨斧,使一口好刀法,連典韋也要為之稱讚。能擲一手好戟,十步之內,戟無虛發,甚至比典韋還要厲害。
而典韋的雙鐵戟,更被他用得出神入化……
最重要的是,他和許儀不一樣。
曹朋當年來到許都,典滿是第一個和他成為朋友。兩人的關係,在小八義當中,除王買之外,最為密切。其密切的程度,甚至要高於鄧範。
只是後來典滿從軍,和曹朋接觸也就減少。
但是,他對曹朋的信賴和尊敬,卻遠非許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