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他,有三重原因。
1,此人一貫橫徵暴斂,被長安百姓恨之入骨,扳倒他能夠完美的完成“儒家學派”核心思想中的第一步:“使民愛君”。
2,道王李實乃是唐高祖李淵的五世孫,真正的皇親國戚!
從他身上開刀可以向天下人表明我“儒家學派”是這漫長黑夜中真正的光芒,我們不畏懼強權,而這這次改革,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3,最後,此舉也是向滿朝的法家弟子們正式宣告儒家學派的歸來。
國家處於危難,但我們依舊擁有唐人的脊樑,以及身為父母官的基本原則!
我們不會像那群偷雞摸狗的法家弟子一樣,貴族的金銀原價奉還,百姓的銅子三七分賬!
7日之後,王叔文以順宗李誦的名義下詔,列舉了京兆尹李實的一干罪狀,將他貶為通州長史。詔令一下,整座長安城立刻沸騰起來。
數千民眾日夜不停的守候在李府的門前,將石子雞蛋藏在袖口中,等待他走出大門的那一刻。
絕望中,最後還是王叔文派遣禁軍將他護送出城。
已經被擊敗的敵人沒有必要繼續羞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身處一個大染缸中,他變成這副模樣也並非完全都是他的罪過。如果李實能夠在通州經過洗心革面的改造,2王看在他的姓氏上也會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
**
如果說扳倒李實僅僅是讓長安人民歡欣鼓舞,2王的第二個目標,則會徹底引爆這座城市。
他們要革除長安城中60年來延續至今的弊政!
宦官為宮廷採買生活必需品,這項舉動被稱為“宮市”。然而長安百姓心知肚明的是這群宦官全部都是打著才買之名,行巧取豪奪之實!
玄宗年間,宦官們尚且還知道拿著宮裡的批條向商戶低價購買。
到了代宗年間,批條都不拿了。
需要什麼,宦官們會以“大唐李家”的名義直接搶奪。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到了德宗年間,當“法家學派”上位的時候,這群宦官不但會搶奪商品,更是還要徵收“進宮錢”與“車馬費”。
百姓不單需要承擔宮中所需的日用品,更是還需要承擔“將自己的貨品”運送進宮的“車馬費”,“過門費”等一筆又一筆“陋規”。
這已經不是“不公”,而是明目張膽的搶劫了。
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看到宮中宦官如此,差役們也不能閒著。
宮中差役同樣打著宮裡的牌子終日敲詐勒索,長安百姓怨聲載道,朝臣也屢屢進諫,但是德宗卻置若罔聞。
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完美符合法家學派“馭民之術”的基礎方針。
法家導師們認為人民不可富裕,一定要讓他們貧窮,讓他們失去所有選擇,必須依靠國家才能生存。
如此,才能成為順民。
消除弊政的法令一經公佈,長安百姓自是一片歡騰。
然而此時的儒生們卻並不清楚,他們已經同時得罪了皇族,宦官集團,以及宮中佔絕對主力的法家學派。
一場風暴即將席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