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新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查爾斯·曼京抵達西貢,開始了他的總督歲月。
說起來,法屬印度支那總督這個職位也算是法屬殖民地中一個高危職位,最近的三四年間,曼京已經是第三位總督人選。
抵達西貢之後,和前兩任總督一樣,曼京首先要拜的碼頭還是蘭芳外交部。
法國和蘭芳確實是解除了盟友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法國和蘭芳之間關係的破裂,畢竟雙方還是有點淵源的,曼京想要在這個位子上做的舒服點,肯定要和蘭芳方面搞好關係。
曼京身為將軍的時候確實是名聲不佳,但這不代表曼京就是個傻子,實際上想在法國·軍方混出頭的難度不亞於法國政壇,曼京就算是屠夫,也是位“聰明的屠夫”,否則就不會不管是誰在臺上,曼京總是會受到重用。
不過蘭芳外交部之行並沒給曼京多少信心,蘭芳拒絕了曼京提出的某些要求,特別是關於金蘭灣的租借期限,蘭芳外交部表示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巴斯蒂安擔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時期,蘭芳從法國人手裡租借了金蘭灣;利奧泰主政時期,這個租借協議進一步深化,包括金蘭灣在內的周圍一百平方土地都是蘭芳的租借範圍,蘭芳準備在金蘭灣建立一個包括附屬工廠在內的龐大軍工基地。
軍工基地是有很多限制的,如果是民用基地,那麼金蘭灣周邊還有點文章可做,一個大型基地的出現會極大地促進金蘭灣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軍事基地因為自身的封閉性就沒有任何可能。
隨著金蘭灣港口建設的推進,這個原本不被人注意的港口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戰列艦的進駐,更把金蘭灣的地位提升的無以復加。
如果能在任期內收回金蘭灣,那會成為曼京任內最大的閃光點。
當然了,曼京也沒指望初來乍到就能讓蘭芳放棄這個已經投入海量人力物力的天然軍港,曼京只是想試探下口風,但沒想到,蘭芳的反應會如此激烈。
蘭芳直接把曼京“禮送出境”,甚至連飯都沒留,真是奇恥大辱。
離開椰城,曼京轉頭就去了獅城,獅城是英國駐馬來亞總督所在地,這個選擇對蘭芳可不怎麼友好。
也算是意料之中吧,法國既然放棄了和蘭芳的盟友關係,那麼必定會尋找一個新的盟友,英國雖然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因為有長久以來的合作關係,以及世界大戰中的並肩作戰,英國勉強算是法國現在最好的潛在盟友之一。
但最遺憾的是,目前的全世界,英國才是最針對法國的國家,為了達到歐洲大陸的平衡,英國已經放棄了世界大戰中並肩作戰的友誼,轉而開始遏制法國的崛起,恐怕曼京的獅城之行還是不能如願。
曼京在獅城到底取得了什麼進展還不可知,返回西貢之後,曼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裁撤法術印度支那現有六個師中的三個,只保留兩個駐紮在暹羅的安南師,以及一個駐紮的西貢的防禦部隊。
曼京的願意是想徹底洗去法屬印度支那軍隊中的蘭芳烙印,因為在現有的部隊中,有太多安南人傾向蘭芳,這讓曼京無法接受。
這個用意是好的,但曼京的錯誤在於操之過急。曼京剛剛法屬印度支那,腳跟還沒站穩,就開始實施這麼大的動作,步子太大很容易扯到蛋。
在曼京宣佈要裁撤軍隊之後,十月底,駐紮在黎意府的法屬印度支那第五師發生暴亂,並且迅速漫延到附近的膠拉信府。
黎意府,位於暹羅境內法國控制的中心地位,這個府的地形平坦,是暹羅大米的主要產區之一。原本爆發在黎意府的叛亂並不難處理,但蔓延到膠拉信府之後,星星之火瞬間就成燎原之勢。
膠拉信府西北部是山區,這是法國政府控制境內少有的山地地形,想要在大山裡找到已經化整為零的叛軍並不容易。就在這時,曼京昏招迭出,在調兵遣將的同時,曼京公然宣佈,要吊死所有參與叛亂計程車兵。
這個決定激起了安南人的激烈反應,不僅是之前的叛亂並沒有平息,反而前去執行鎮壓任務的法屬印度支那第一師也出現了叛亂,一時間叛亂區域迅速蔓延,不僅僅是隻限於暹羅境內,而且順著沙灣拿吉地區蔓延到寮國境內,並有向安南境內蔓延的趨勢。
到了這個程度,如果說背後沒有蘭芳的謀劃,那誰也不會相信。
法國政府的反應還是很激烈,米勒蘭每天都會詢問新任蘭芳駐法大使何時才會抵達巴黎,在一直得不到確切答案的同時,米勒蘭的耐心終於耗盡。
十一月初。米勒蘭代表法國政府通報科西嘉地方政府,法國政府將向科西嘉地區派駐正式的稅務官。
派駐稅務官,這表示法國政府已經無法忍耐科西嘉地區的高度自治,這是準備要用武力拿回對科西嘉地區的控制權了。
蘭芳的反應——或者說科西嘉的反應比米勒蘭設想中劇烈得多。
十一月份的巴黎已經進入深冬,今年的冬天沒有世界大戰期間那麼冷,但溫度也讓人無法忍受,雖然是下午時分,但街上已經沒有了幾個人,偶爾有人會從街頭掠過,也都是裹緊了大衣摁住了帽子,嘴裡還在不停地咒罵這個鬼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