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東北,恐怕只有華人會這麼認為。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話不是說著玩的,白山黑水引得無數人垂涎三尺,以前是俄羅斯人,現在是日本人和高麗人。
當然了,現在還要再加上蘭芳人。
雖然是民國的土地,但民國從來做不了主,或許這就是民國的悲哀。
這些事都是應該由那些大人物操心的,輪不到岑錦昌和程敬先他們擔心,現在岑錦昌和程敬先只為如何消滅面前的敵人憂心。
也談不上憂心,牡丹江車站的日本人無論是從裝備水平上,還是從訓練程度上,都無法和蘭芳軍隊相比。
第二裝甲師在蘭芳軍隊中戰鬥力排名非常靠前,這支由參加過“香檳沙隆戰役”的外籍軍團第11師改編而成的部隊是一支標準的功勳部隊,新生的“關東軍”在裝甲第二師面前幾乎沒有絲毫抵抗能力。
其實就在岑錦昌他們開始進攻橋頭堡的時候,駐守在牡丹江車站的日軍已經得到報告,準備向橋頭堡派出援軍。
就在鐵道守備大隊的大隊長正在猶豫援兵是要乘坐火車過去還是步行前往增援的時候,岑錦昌他們已經攻陷了橋頭堡。
這下不用猶豫了,準備防守牡丹江車站吧。
因為蘭芳和日本人的關係持續惡化,牡丹江車站的日軍還是有一定準備的,他們在牡丹江車站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準備抵抗蘭芳的進攻。
當然了,這個“堅固”只是相對而言。
蘭芳目前修築工事,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基本上可以分為“野外工事”、“半永固工事”、“永固工事”等幾個等級,分別應對不同情況下的需求。
如果按照蘭芳的要求,類似牡丹江車站這種交通要地,如果要修築工事,一律要按照“永固工事”的標準來修築,也就是說,要用鋼筋混凝土材料進行修築才行。
但到了日本人這裡,日本人的要求顯然和蘭芳的要求相差甚遠。
哪怕是牡丹江車站這種肯定會遭到攻擊的交通要地,日本人也僅僅只是使用沙包和石塊修築了一些簡單的“半永固工事”,然後挖了一段並不算太長的戰壕,把這些“半永固工事”連線起來,這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防禦準備工作。
其實日本人不是沒有鋼筋混凝土,但日本人不捨得把這些堪稱“寶貴”的資源“浪費”在修碉堡上。
日本人對關東地區進行殖民就是為了獲得資源,所以獲得的資源都要運回日本,至於守衛這些“殖民地”,或許海軍至上的日本軍部認為有武士道精神就已經足夠了。
對於蘭芳軍隊來說,日本人修築工事的水平還停留在“民兵”的水平,就這點能耐也就只配欺負欺負連民兵都算不上的民國部隊,想要抵抗蘭芳軍隊的進攻那就是異想天開。
於是裝甲連連長只是使用望眼鏡觀察了不到五分鐘,馬上就下達了攻擊命令。
對付這種水平的敵人,就不用請示海參崴聯軍司令部了,犯不上!
於是攻擊再次開始。
這一次坦克推進的速度就不像剛才那麼狂暴,走走停停的慢的令人心焦。
此時的坦克,還不具備移動中的射擊能力,想要對目標進行射擊,只能是先穩住車身,然後再慢慢瞄準,而坦克部隊在進攻中要摧毀敵人防禦陣地上所有的火力點,所以速度就快不起來。
這樣的速度,其實很合程敬先的胃口,畢竟對於程敬先這個老頭來說,體力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躲在坦克寬大堅固的車身後,聽著坦克炮和同軸機槍間隔射擊的聲音,再聽聽遠處小鬼子的哀嚎聲,以及小鬼子射來的子彈在坦克車體上叮叮噹噹的反射聲,對於程敬先來說真的就是如同天籟。
“嘿,沒想到這小鬼子也有這麼著讓咱們欺負的一天,狗孃養的王八蛋們,這回知道爺爺們的厲害了吧!”程敬先先是感嘆,然後揮著刀跳腳大罵。
這輩份……
聽到程敬先罵了一圈連自己一塊都罵上,岑錦昌只能搖頭苦笑。
再怎麼著,岑錦昌也僅僅是軍士長,程敬先卻是少校,已經深入到岑錦昌骨子裡的等級意識,還是讓岑錦昌給程敬先足夠的尊重。
哪怕程敬先使用了“們”,已經不知不覺連岑錦昌他們一塊給捎上。
程敬先罵得開心,正面臨坦克攻擊的鐵道守備大隊就不怎麼開心了。
面對坦克的攻擊,日本人卻反有效的反擊手段,他們甚至連遲緩坦克部隊推進的能力都沒有,因為考慮到鐵路的暢通,日本人甚至沒有挖反坦克戰壕,這讓日本人在面對坦克攻擊的時候只能被動挨打,沒有任何反制能力。
日本人畢竟也不是鐵打的,當看到防線上充作戰術支點的碉堡被一個接一個的打掉,日軍的防禦陣線很快就陷入崩潰中。
當然了,日本人也不是毫無防抗能力,就在坦克距離日軍戰壕百餘米的時候,日軍防禦陣地上突然有一群人跳出來,然後喊著亂七八糟的口號向著坦克這邊衝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