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愛也說:“您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如果願意拍一部韓國社會現實的電影,我想應該會受到歡迎的。”
金喜善說得更尖銳:“我們韓國和曰本一樣崇拜強者,只要您拍的電影一如既往成為精品,大家都會匍匐在腳下繼續崇拜,哪有那麼多莫名其妙的雜音。”
任何地方都崇拜強者,不過日韓似乎尤甚,所以偶像文化能夠在這兩個地方不斷髮揚光大。
偶像文化最早起源於好萊塢,然而發展到近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明星們明顯向平民化、親民化轉變,在漸漸失去光環。
歐洲更甚,老一代明星逝去,竟然很難再誕生真正的明星,演員只是更加受人關注的職業而已。
大陸也是如此,造星造了多年並不太成功,除了搞出不倫不類的飯圈,真正意義上的明星屈指可數,這顯然與自身文化息息相關。
然而日韓卻是反世界潮流而行,偶像崇拜越來越極端,在曰本現在都不能隨意拍攝偶像了,搞得像當年平民不能直視天皇似的。
劇本寫差不多了,這些天江川一直也在想哪些曰本演員適合劇中角色。
劇中任務不多,富人家的四個人是比較好選的,曰本有的是長相體面的男女演員。
窮人家的四個人,兩個年輕人也好選,都是普通的孩子,並不需要特別的素質。
母親這個角色也不是問題,看上去被歲月摧殘過的發福中年女演員,在哪個國家都不缺。
關鍵還是窮人家的爸爸,這是個非常關鍵的角色,得找個影帝級的老戲骨,還得天生一副窮**計的模樣,那種貌似忠厚但看著又有些世故油滑的平民臉,這種演員不好找。
江川想了一圈,曰本竟然沒有這樣有分量的中年男演員,搞不好得自己捧一個起來。
原作這個角色是宋康昊出演的,這是個韓國老戲骨,善於演繹小市民,十六次提名韓國青龍獎,四次獲得青龍影帝,十次提名金鐘大獎,四次獲獎,在韓國電影界成就非凡。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漢江怪物》、《殺人回憶》《辯護人》、《觀相》,以及與李英愛共同主演的《共同警備區》。
李英愛當然希望江川能多待在韓國,進一步慫恿:“如果您要來拍攝這部電影的話,需要什麼樣的創作班底,我都可以幫忙聯絡。”
金喜善也繼續幫腔出主意:“您可以早早地對媒體放出風聲,喜歡我們的三千里錦繡河山,期望有一天能與這裡優秀的電影人合作,只要說了,我們的人一定會積極回應,於是不就水到渠成了。”
江川沒有貿然決定,好好的跑韓國來拍戲並不是簡單的事,最好等劇本細節填充完了,創作全部完成後再全面衡量。
尤其是回東京後好好走訪一下底層,認真分析這個故事是否適合曰本。
雖然他並非成長於富裕家庭,畢竟在東京有房有家,還真不能算窮人。
其實他從小到大並沒有真正接觸過窮人,這方面最好還是慎重些,別想當然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