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說,最瞭解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
這話不一定對,但有道理,至少放在日韓人民的頭上正合適。
大部分人都有個毛病,會因為特別討厭一個人,反而關注對方一舉一動,就像路見傻逼總是忍不住要追上去看看對方長什麼樣一個道理。
日韓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歷史上很多糾葛,而且有大量韓裔生活在曰本,所以韓國人第一次出國的目的地通常是曰本。
許多韓國偶像團體也喜歡往曰本發展,很大原因也是因為韓裔多,而絕非韓粉們以為的,是自己的愛豆受曰本人歡迎。
來往多了自然瞭解也就深,有時候從裡到外地觀察,可能比曰本人自己看得都更客觀。
金喜善提了個建議:“既然您這個劇本是在首爾考察寫出來的,為什麼不在首爾拍呢?”
江川當然也考慮過,影片中窮人一家是靠為披薩店做盒子維持生計的,這種手工家庭首爾還有,但在曰本有沒有,他還真不知道,或許就得安排其他的職業。
另外窮人一家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富人家庭,與韓國人熱衷於托熟人辦事的習慣很有關係,這也是很大的區別。
這種零零碎碎的差別多了以後,他當然也偶爾會想:“這故事還不如就在韓國拍了,反而更加原滋原味。”
電影界國際合作是很平常的事,江川剛拍完的《我是傳奇》就是國際合作很好的示範,口碑票房都不錯。
曰本就不說了,韓國也有很多國際合作專案,比如《寄生蟲》原作的導演奉俊昊,還拍過《雪國列車》,主演就是美隊克里斯·埃文斯。
而李英愛剛完成的《熔爐》的導演黃東赫,後來為奈飛拍了《魷魚遊戲》。
大陸也很多國際合作專案,之前的《末代皇帝》、《馬可波羅》就不說了,今年與《藍色是一種暖色調》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德國片《蒙古王》,大多數主演都是包括孫紅蕾在內的中國演員。
凱哥是最喜歡國際合作的,他一半的作品都有曰本投資,滑鐵盧之作《無極》,主演是把中日韓三國的紅星都湊齊了。
然而江川的情況不一樣,他對李英愛和金喜善直言:“這是一部揭露社會黑暗面的電影,我寫曰本也就算了,如果寫首爾的話,可能的得罪你們這邊的一些人,他們會認為我是故意醜化韓國。”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沒說,一個沒有長期在韓國生活過的人,憑什麼言之鑿鑿編這樣的故事?
李英愛和金喜善面面相覷,也承認可能會有這種聲音:“哪裡都有不辨是非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不過以大多數人的受教育水平,應該能看懂影片的含義,這不是一部歧視性的作品。”
金喜善說一般民眾沒那麼敏感,她之前拍的《神話》在韓國也上映,並沒什麼人囉嗦高麗作為附屬國要定期把最漂亮的女人進獻給中國皇帝這件事。
他甚至聳聳肩說:“您可以對媒體聲稱熱愛韓國以及韓國文化,平時就非常關注韓國社會,我們韓國人很吃這一套,特別喜歡聽外國人誇我們。”
江川笑起來:“所以如果有媒體發現我之前頻繁來首爾,也就能合理解釋了,原來都是為了蒐集素材。”
金喜善哼了一聲:“您蒐集得夠多了,把我們英愛都蒐集了。”